专家解答了妈妈们发愁的问题

逍遥学能  2016-09-06 00:01

1。近段时间(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孩子总问这些问题:人死了去哪里?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我担心把天堂说得那么好,孩子说现在我要去,我怎么办?

答: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并不理解死亡,他们也不知道永远都没有了是怎么回事。在回答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小花、小草、小动物等为例,讲解死亡,不必讲得过深。回答天堂和地狱时,家长可以问小朋友:“哪里是你喜欢的地方呀?”“哪里是你不喜欢的地方?”“你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呀?”“什么事情会让你高兴呀?”“什么事情会让你伤心?”家长和孩子一起对这些场景、事物,简单地进行分类。家长的回答不仅满足孩子现阶段的好奇,还应帮孩子保持继续追问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去感受成长的快乐。

2。孩子四岁多了,和妈妈特别亲,看电视或玩的时候,总要坐在妈妈的怀中,还要摸着妈妈的脸和乳房等,还说要给妈妈做老公。

答:妈妈从怀上孩子,到生下孩子,再到孩子长大成人,完全独立,这是一个分离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分离是痛苦的,他们不愿与人分享,妈妈只属于我,甚至排斥爸爸,或者爸爸只属于我,排斥妈妈。但是这种分离又是必须的,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不仅陪伴孩子,还要有意识地与孩子分离。例如:家长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告诉孩子不用妈妈爸爸帮助,你也能做得很好。家长还可以通过种花、草,养小动物等,让孩子学习关心他人。男孩多和爸爸在一起,过程中接纳、认可爸爸。女孩多和妈妈在一起,学习妈妈的温柔、善良、勤劳和智慧。

3。我的孩子快上学了,如果被表扬,回家就兴致勃勃地向家长讲述全过程,如果被批评,回家后什么都不讲,问她就发火,还嫌我们?嗦,我该怎么办?

答: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本能。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这是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都不喜欢被批评,那是伤心的情绪体验。孩子说出被批评的事,可能会受到父母又一次的批评,家长应理解孩子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自我保护)。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家长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家长应这样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进步:①不指责。先不做评判,让孩子把事情讲出来,释放不良情绪;②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如果能重新开始,怎么做会比较好一点,听听孩子的想法,说说家长的意见。③家长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如:我按你们的要求去做,带我去郊外捉小虫……④家长要对孩子讲诚信。

4。因为自己的原因,我的孩子三岁前是由姑妈带。回到我身边后,孩子不听我的话,让她做什么她都不做,特别不肯写字,我怎么改变她?

答:由于孩子0~3岁这段时间和妈妈亲密关系的缺失,目前亲子关系的建立远比写字更重要。妈妈要意识到:你必须先把这段关系建立起来。爱孩子不能溺爱,否则孩子会拒绝长大(主要是心理方面)。让孩子慢慢地感到妈妈很爱自己。家长呵护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关注情绪反应,让孩子对妈妈产生信赖。当亲子关系修复好后,再对孩子提出学习的要求,家长对自己有信心,让自己做得更好,孩子才会随之发生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宝宝不愿自己吃饭怎么办 宝妈有方法
下一篇:给中国妈妈的一封信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专家解答了妈妈们发愁的问题】相关文章
【专家解答了妈妈们发愁的问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