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6-05 16:1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12学年第一学期
单元: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是在“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三段编排。第一段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掌握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简便方法,建立空间观念,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法学法: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拉一拉等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
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
时间:2012年 9 月 6 日 总 1课时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
2、通过找一找、挑一挑、分一分、画一画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及抽象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给四边形分类,认识不同四边形的各自特性。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媒体,钉子板,各种形状的四边形纸若干、小磁铁10个。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34——36页例1,例2
2、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感知概括
1、 分层感知四边形边的特点
(1)、初次概括
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这些图形的边,你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出很特别的图形吗?(依据学生的回答摘掉圆形、半圆形)
说说为什么圆形和半圆形比较特别?(边不是直的)
教师补充说明:圆形和半圆形不是直的也就是说明剩下的图形的边都是——直的。
(2)、再次概括
请同学们和老师数一数黑板上所有图形的边数。(随老师的手势数图形各有几条边)
你发现现在哪个图形比较特殊了呢?(摘下三角形)
三角形只有三条边,而剩下的图形都有——四条边。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现在这些图形的边都有什么特点呢?——都有四条直的边(板书)
2、 直观感知四边形角的特点——四个角(板书)
3、 我们给这一组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好吗?
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命名,相机板书课题。
教师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关键看它是不是有四条直的边与四个角。像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它们都是四边形。
二、理解应用
1、找出教室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
2、创造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共同组成了四边形大家庭,可是现在这个大家庭还有其他成员没有出场呢,你能想象出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四边形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把你想出的四边形做出。新课标 第 一网
学生创作(可以画、用钉子板围、用绳抻等方式),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创作的四边形。
3、辨认四边形
同学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双手让四边形这个大家庭拥有了更多的成员,现在有好多的其他图形也到了四边形家,你能分辨出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吗?(出示例1)
学生判断,涂色,演示。
三、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1、 了解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特征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图形:虽然这些图形都是都是四边形家庭的成员,但是他们的样子完全相同吗?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对边长短与角的大小。
2、 学生把黑板上的图形(例2)进行直观分类
出示分类的要求与提示。
教师参与学生分类活动。
展示不同的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了解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
四、拓展练习
1、 判断
(1)、四边形一定有四条边,四个角。 ( )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 ( )
(3)、四边形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 ( )
(4)、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2、 画四边形(出示画法指导)
画一个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画一个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不是直角四边形。
3、 在长方形纸上画一条直线,把长方形变成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展示几种不同的画法。
4、放学后观察路上、家里哪些物体表面是四边形。
六、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9 月 7 日 总 2 课时
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学具、绳子、钉板等
自学指导:
1、预习课本第37-38页
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教学过程:
一、“趣”中求识,导入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新朋友,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四边形)
2.师:瞧,老师给你们带了什么?出示: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现在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不同四边形。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拼。
师:谁愿意到前面拼一拼?
指名(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出示 ,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平行四边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玩”中实践,主动探究
(一)在“玩”中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1.师:刚才很多同学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那你们想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拿出你们的材料袋,看看里面都有什么?(钉子板、皮筋、方格纸、小棒、水彩笔、三角板)
2.师:先在小组里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怎样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之后再动手去做,开始吧!
学生动手活动
3.师: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1)用小棒围(用四根小棒围,用六根小棒围)学生说清楚是用什么样的小棒围的,怎么围的。
(2)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讲清楚围的过程。
生:先确定一个点,横着拉三格,再向下拉两排,再向左横着拉三格,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说方法:先在方格纸上确定四个点,再用格迟依次连接。
(4)用三角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提问:是否有不同的方法? ……
师:大家真行,想出这么多好的方法作出了平行四边形。
(二)提出“猜想”,“玩”中验证,深化感知
1.师:请你们观察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猜想一下它们有什么特性和特点呢?大家可以从边和角这两方面考虑。
(上下两条边可能相等;左右两条边也可能相等; 平行四边形可能有两个钝角,两个锐角;两个锐角可能相等;两个钝角也可能相等;平行四边形可能一拉会变成长方形…… ) 教师板书
师:你们可真棒,有这么多的猜想,下面请大家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合作!
①平行四边形是会变形的,我用手握住一点,轻轻拉一下,平行四边形就变形了。
师:非常好,拿出你手中的三角形框架,用手握住顶点轻轻拉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再拿出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怎么也拉不动,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一拉就变形了。)
师:通过刚才这个小试验,你们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
(平行四边形会变形。)
师: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东西运用了这个特性?
(伸缩门,活动衣架。)
②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可以用直尺量一量。
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对边相等?
(用小棒围平行四边行的时候发现相对的边所用的小棒是一样长的;方格纸画的时候发现相对的两条边所占的格一样……)
师:哪个小组验证了其它的特点?
(角相等,剪折重合;我使用的是活动角分别与这两组对角比较。)
三、“玩”中寓教,巩固提高
1.师:通过大家的智慧,我们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与特点,非常好,下面老师想和大家玩闯关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么?
第一关:出示一组四边形,找出平行四边形
2.师:大家真棒,顺利闯关,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
判断题,请大家在读完题后做手势。
(1)平行四边形有两条边相等。(×)
(2)活动衣架运用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平行四边形有四个锐角。(×)
3.师:你们可真了不起,顺利过关。第三关 可有点难度,想不想继续挑战?那我们进入第三关。
这有一个长方形纸片,请你想办法,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
学生动手折 展示通过折,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给出一个长方形纸)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顺利闯过三关,课后到老师着领取奖品,下课。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特性: 不稳定性
特性: 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9 月 9日 总 3 课时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认识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的练习和区别。
2、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发现与总结,加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在拼图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区别。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拼图培养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九第一题。
下面那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给他们涂上颜色。
2、练习九第二题。
在下面右边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
3、练习九第三题。
下面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怎么改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
4、练习九第四题。
量一量边长,比一比角,你发现了什么?请在小组里说一说。
5、练习九第五题。
下面的图形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你喜欢吗?照着拼一拼。
三、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
用七巧板拼一拼你喜欢的图案?
五、板书设计
练习
9 月 10 日 总 4 课时
第四课时 周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测量周长记录单
学生:直尺、软尺、线、纸杯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41页
2、什么是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播放蚂蚁沿树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什么呢?
教师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利用视觉,感知周长
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
提问: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镶在什么地方吗?
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
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感受桌布的一周。
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闪现树桩面的边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
三、触摸感知,联想周长
教学例2。
1.触摸感知,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
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
2.启发联想
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铅笔盒面一周的长度是铅笔盒面的周长……)
3.深化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多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4.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5.巩固练习
运用周长的概念判断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四、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教学例3。
1.小组内测量周长
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各是哪一部分的长,再讨论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最后小组测量周长。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
3.小结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利用周长解决了不少问题,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围,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裤子……同学们,请用你们敏锐的观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能用周长解决的问题,想想解决方法,找找问题答案吧!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测量三角形的周长:直尺、软尺
测量纸杯杯口的周长:软尺、线+尺子
9 月 12 日 总 5 课时
第五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42-43页。
2、长方形周长怎么计算?
3、正方形周长怎么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这里边喜羊羊和美羊羊是一对很有趣的朋友。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喜羊羊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美羊羊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吵什么呢,原,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猜想: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喜羊羊和美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美羊羊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新课
1.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呢?
2.请同学们那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他的周长。
3.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 长+宽+长+宽=周长
(2)6×2+4×2=20(厘米)长×2+宽×2=周长
(3) (6+4)×2=20(厘) (长+宽) ×2=周长
5.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提问:喜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宽是40米, 请你们帮它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7.解决了喜羊羊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美羊羊了,请同学们先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 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8.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算法:
(1)8+8+8+8=32(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8×4=32(厘米) 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9.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求正方形的方法。那我们就帮助美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10.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11.谈话:原,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喜羊羊和美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12.通过这件事,喜羊羊和美羊羊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们学会了吗? 口说无凭,我要检验一下你们的本领.(出示练习题卡)
三、拓展应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3米
5米
2、右图是一块边长为2分米的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2分米
3、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厘米
4、一块一边靠墙的正方形苗圃,边长是50米,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四、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 (1)6+4+6+4=20(厘米) 长+宽+长+宽=周长
(2)6×2+4×2=20(厘米)长×2+宽×2=周长
(3) (6+4)×2=20(厘) (长+宽) ×2=周长
正方形: (1)8+8+8+8=32(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8×4=32(厘米) 边长×4=周长
9 月 18 日 总 6课时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
教学目标:
1、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
9 月 19 日 总 7课时
第七课时 估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2、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尺子、绳子等。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45页
2、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展示)。
板书:
估计
(数学书)长
宽
周长
9 月 20日 总 8课时
第八课时 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使学生巩固周长的含义,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熟练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熟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熟练计算。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四边形变形教具、小组合作板、套餐题卡等
自学指导: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
一、趣味教具,引领回顾
(一)回忆图形特征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
生: 平行四边形!
师:关于平行四边形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师:谁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易变形的特性)
师: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举个例子说说听。(生说后,师点再现)
师:易变形,变,变,变!看变成了-----(长方形)
谁介绍介绍它?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哎,现在呢?(师演示将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谁说说它?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
(二)回忆周长的知识
师:那要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框架一共需要多少材料,就要算它的什么?关于周长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说周长概念,师点再现)
师:你都会计算哪些图形的周长?(引导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刚才,我们一起回忆了这么多知识,感到怎样?
师:怎样让这些零乱知识变得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呢?
二、合作整理,建构网络
(一)小组合作整理
1、选择整理方式,明确合作要求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你们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选择(出示):一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合作板和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合作整理;二可以选用表格的形式;三还可以在带有“四边形单元知识整理”的白纸上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整理。
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打算选用哪种方式?
2、小组合作整理,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小组展示整理成果
哪个小组先展示你们的整理成果?
介绍一下你们组都整理了哪些内容?他们整理的怎麽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各小组依次展示交流,说说整理方法,以及整理的好处等。
师:我看出了,虽然各个小组整理的形式不太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图形种类用分类的方法整理的。
2、优化再建 形成网络
(1)师:最后看看这一小组的整理成果(指黑板)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先说说,通过前面几个小组的展示交流,你觉得你们组整理的怎麽样?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
师引导调整:我们竖着看按图形种类分类整理的,咱们横着看看,怎样调整一下让横着看也有规律呢?
师提示:我们研究图形特征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研究的?
师相机引导形成有规律有条理的知识结构。
(2)比较异同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现在感觉怎样?
生:很整齐 生:有规律了……
师:我们用分类的整理方法把零乱的知识变得更条理更清晰,也便于比较了,比较一下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我们一起找路线,闯关!
第一关、小法官,辩对错
1、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
3、四个角都不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
第二关 估一估,算一算
第三关 小脑筋 转一转
师: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自主检评 完善提高
师:闯关成功了,高兴吗?让我们进入城堡,一起品味智慧套餐吧。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板书:
整理复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9 月 21-22 日 总 9-10课时
第三课时 单元考试及试卷分析
层层深入,逐渐概括出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找一找、做一做、认一认,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在动手操作中了解不同四边形各自特征学会分类
教师通过精心准备教具,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总结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的品质;
通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框架拉动对比试验避免了知识的死记硬背;
通过学生测量进行边角关系验证,培养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周长概念
在动手测量中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全员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体验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不限制方法,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方法的优化
用比赛的形式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探索热情。
用彩带、绳子等围一围数学书、具盒的周长,先估一估,再用尺量一量,体验估算的准确性。
单元: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关键是让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竖式计算,为以后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作好准备。在编排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体现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作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本单元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本单元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7课时。
时间:2012年 9 月 23 日 总 11课时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
2、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并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
2、想一想怎么用竖式表示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知道咱们班的学生都是心灵手巧、爱动脑,也爱动手的好孩子,相信在课堂上你们的表现也是最勇敢最自信最出色的,对吗?
瞧,我这儿有这么多的小棒,你们想用它们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发给每人 11 或 12 根小棒)(生摆图形,师巡视)
好玩吗?老师发现摆三角形最简单,咱们分组用你手中的小棒摆这样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看最多能摆几个,好吗? (生分组摆,师适当给予引导)
二、探讨新知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摆的真快。咱们小组内 4 个人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小棒的,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互相交流。)
下面请用 12 根小棒摆图形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用12根小棒摆4个三角形 )
怎样列算式求呢?( 1 2 ÷ 3=)(板书)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 12 里面包几个 3 ,就是有几个三角形。 )
其它组的同学是怎么摆的?(我们也是摆了 4 个三角形,列式是 12 ÷ 3 。 )
那用 11 根小棒摆三角形的同学是怎样摆的?(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下 2 根小棒)别的同学也是吗?(是)
怎样列算式?(用 11 ÷ 3= )(板书)你们同意吗?
加法减法的竖式我们都会,那除法的竖式怎么写呢?相信聪明的学生一学就会。大家一起看 12 ÷ 3 这道题,先写除号,在里面写上被除数 12 ,在外面左侧写除数 3 ,你知道 12 里面有几个 3 ?(有 4 个。)
这个 4 就是商,把它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我们摆了 4 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用了 12 根小棒。 )
你怎么知道的?(因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4个,就是4个3,3×4=12。)
你说得真好!把12写在被除数的下面,12减12得0,说明12根小棒都用完了。除法竖式简单吧。请大家教我计算 11÷ 3 这道题。
(先写除号,在里面写上被除数 11 ,在外面左侧写除数 3,11 里面有 3 个 3 ,把它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因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 3 个,就是 3 个 3 , 3 乘 3 得 9 ,把 9 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11 减 9 得 2 。)
这个 2 是什么意思?(剩下 2 根小棒。 )
我们把这个 2 叫做??余数。(板书)这个得数怎么读呢?(读作 3 个余 2 根。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第二道题有余数。第一道题小棒正好用完了)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你们学会了吗?
三、巩固新知
1、如果用 13 根小棒摆这样的三角形,能摆几个呢?怎样列式?(用 13 ÷ 3 )
2、有47 本图书,每人6本,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用47÷6)
会做吗?这是第 51 页的做一做。请大家做在书上。
生做书上,有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师检查并发计算题)生做完讲算法。
四、巩固发展
1、练习十二P53第1、2题
2、我班一共有多少人(41),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6 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我们一共有41人,需要租 6 辆车,还剩 5 个人,所以一共要租 7 辆车)
五、课堂小结:在这短短的 40 分钟里,大家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掌握得这么好,老师感到由衷地高兴。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爱观察爱动脑的你们随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有余数除法(一)
1 2 ÷ 3= 1 1 ÷ 3=
时间:2011年 9 月 日 总 12 课时
第二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
2、想一想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列竖式计算
12÷3= 14÷3= 25÷5= 27÷5=
二、摆一摆
同桌合作,利用小棒摆正方形,并填写表格
小棒的根数摆成的正方形个数余下的小棒根数算式
8208÷4=2(个)
9218÷4=2(个)……1(根)
10
11
12
13
14
15
16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生归纳出: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若任意抓一把小棒,摆正方形,猜一猜余下的可能是几根?为什么?
三、练习
1、53页第3题。
2、53第四题。
3、52页做一做。
4、解决问题:一位老爷爷得了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共50片,医生嘱咐老爷爷每天吃6片,老爷爷有事要外出9天,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带一瓶药够吃吗?
四、发展性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社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二)
除数大于余数
反思:
时间:2012年 9 月 日 总 13 课时
第三课时 有余数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二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1.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 )×5<6 ( )×6<20 3×( )<38
( )×4<22 6×( )<34 7×( )<24
2、用竖式计算
18÷4 45÷6 32÷5 80÷9
独立完成,反馈,讲评。
3、练习第5题
4、练习6、7两题
第7题要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最后全班交流解题方法。
5、练习第8题
先出示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纸盒,演示用丝带围一圈后还多5厘米,让学生算算丝带的长度。
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5厘米。思考可以怎样检验计算是否正确,体会“8×4+5=37”和“37÷8=5……2”的联系,感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练习
时间:2012年 9 月 日 总 14课时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例4及练习十三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
2、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饮料柜图片,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
1、练习十三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在弄清有两种跳绳基础上独立计算。
2、练习十三第3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须知道什么信息?(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4(个)……2(天)
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是星期六。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反思:
时间:2012年 9 月 日 总 15课时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1、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三学循环”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 )里最大能填几?
( )×5<44 ( )×7<41 8×( )<65
( )×9<58 6×( )<34 7×( )<24
12÷3= 56÷8= 25÷4= 81÷9= 17÷6=
20÷5= 62÷7= 15÷4= 36÷6= 73÷9=
二、练习第4题: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三、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四、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五、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理解题目的要求。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六、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三
这部分让学生说说摆小棒的活动,促进了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根据小棒的总数和每个图案所需小棒的根数,利用除法就可能算出能摆多少个这样的图案,还剩几根小棒,使数学活动和教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