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0-03-02 11:41
作为一种记忆法,背诵最主要的一点是必须与原文一字不差。这是一种既常用而又特殊的方法。
检验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记忆的正确性,如果记得不准,那么,即使再快、再多,也没有意义的。而背诵正是以正确性为最低标准的。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大量的知识必须一字不差地记住,例如人名、地名、物品名称、各种语词等等。如果前后颠倒,丢三落四,那就失去或改变意义,无法正确地进行相互交流。
背诵对于一个人的文学修养至关重要。一个中学生,应该注意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这不但能强化记忆,增进文学修养,还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力,对于今后的写作、说话、社会交际等都是有益的。
学习外语更需要背诵。美国俄亥俄大学心理学教授H·F巴特和H·G碧克做过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学习外语时,读出声的单词易于留下较深的印象,朗诵背诵比默念记忆的效果要高百分之三十四。
有人反对背诵,他们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这是一种偏见。就背诵讲,可以分为机械背诵和理解背诵。机械背诵是在无需理解材料的情况下机械地重复记住,理解背诵则是在对材料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提倡的是理解背诵,不过,即使是机械地背诵,也不能一概反对,而应该因势利导,发挥理解的优势,利用机械背诵的长处去记忆。
怎样进行背诵才能收效显著呢?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目标。有人实验过,让两组学生诵读同一篇课文,事先要求甲组学生背诵,而对乙组学生没有任何要求。结果,甲组学生的记忆效率比乙组要高得多。因为明确了目标以后,往往能使人产生奋发的精神,激起浓厚的兴趣,大脑细胞积极活动起来,形成了有利于兴奋中心。
2、初步理解。一切知识都是可以理解吸收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学识不同,理解能力不等,很多材料不是一下子就理解深透的,背诵可以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人懒得动脑筋,习惯于照本宣科,其实这是不利于记忆的。例如背诵诗词,凡是文字艰涩、典故生僻的,不弄清原义就很难背诵,即使一时记住了也容易忘却。
3、出声朗读。朗读时,口里发音,耳朵听声,眼睛看字,大脑思维,多种感官同时运用,记忆效果最佳。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要,“逐字玩味”,“反复精详”,“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可以深刻领会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等,产生一种“立体记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