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5-10 02:54
第2节 器官移植
【学习目标】
1.概 述器官移植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历史。
2.评述器官移植在一些重大疾病救治中的突出贡献。
3.描述组织工程技术在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方面的前景。
【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组织讨论回答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档案”
①、幻想阶段
②、实验研究阶段
③、临床早期阶段
④、临床发展阶段
答案:1、幻想阶段:相传公元200年左右,名医扁鹊曾给两个病人进行心脏移植,并取得好的效果。
2、实验研究阶段:
19世纪有人开始了器官移植的动物试验,但是移植时并不吻合血管。
1902年有人开创性的应用血管缝合法进行了心、脾、肾等动物移植试验;
1936年俄国一位科学家首次进行了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患者死于术后48小时。此后十年还有医生进行过类似的肾移植,但病人很难长时间存活,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人体免疫排斥反应缺乏了解。
3、临床早期阶段:
1954年默里实施同卵双生姐妹间肾移植成功-医学史上首次长期有功能存活的移植器官;
现代器官移植经历了3个重要的突破才建立起:1、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2、供器官低温保存的成功;3、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4、临床发展阶段 :
20世纪60-70年代,器官移植手术还存在很大障碍,主要缺乏免疫抑制剂。 直到1978年新一代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环孢 素A问世。
2. 如何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HC产物在人类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自1956年由Snell首先提出HC概念, 1958年Dausset发现第一个HLA,至今已发现了几千个不同的HLA抗原。人类供、受者之间HLA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解决了这一问题,
3、怎么样解决供体器官不足的问题?
答案:进行相应宣传和立法,规范器官捐献办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将细胞三维支架和细胞因子应用于外科组织的再生或体内的组织构建。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制造相应的替代 器官。如组织工程鼻软骨。
4、器官移植的实例------肾移植
[
肾移植手术能否成功,影响因素有?
答案:手术技巧、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 相容性。
【知识梳理】
【同步练习】
1、将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甲品系小鼠的皮肤不属于抗原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2、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4、2000年,在我国的“863高科技项目”展览中,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 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 )
A.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答案:A
解析:“人耳鼠”应用了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用少量组织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构建新的组织和器官。其具体过程为:先用一种高分子化学聚羟基乙酸做成人耳部的模型支架,让牛的软骨细胞在这个支架上增殖和生长,然后再接上表皮细胞,在先天缺乏免疫能力的裸鼠背上切开一个口子,将培养好的“人耳”植入后缝合。“人耳”支架最后会降解消失,“人耳”便与老鼠浑然成一体。
5、肾移植手术是否能成功,其影响因素中关键的是 ( )
A.手术技巧
B.供 体器官质量
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
答案:D
解析:肾移植手术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主要由三个:手术技巧(如血管是否吻合)、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其中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是关系到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HLA人与人之间由差异性,如果供体与受体的HLA相差太大,移植排斥强烈,移植器官难以成活,但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与受体的移植抗原完全一致,难以做到,只要供体与受体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植入的器官就可以长期存留。
6、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但人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
请回答:
(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 系统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 与该动物的 相互作用。
(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为什么?
(3)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GT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明理由。
答案:(1)免疫 抗体 抗原
(2)不能。因为该新型个体控制GT酶的一对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
(3)能。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GT 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GT酶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 解析: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 技术叫器官移植。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别人或其它动物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其本质是人体的抗体与异己的抗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题目中的新型个体(Aa)控制GT酶的基因中仍有一个A具有表达功能,会产生抗原——多糖类物质,与人体的抗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该个体不能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但是,用常规杂交的方法, Aa×Aa→AA、Aa、aa,其中的aa即为GT酶的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