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5-08 09:41
《渔父》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1.预习目标
对照课文注释,预习全文。初步了解文本内容,掌握一些文言基础知识,认识屈原其人。
2.预习内容
(一)熟读文本,掌握字音
憔( )槁( ) 父( ) 闾( ) 浊( ) 滞( ) ?( ) ?( ) ?( )汶( ) 皓( ) 莞( ) ?( ) 濯( )
二)屈原名句填写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过程
1、 通假字
渔父:“父”通---------含义:-------------。
2、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 ,今指 )
(2)形容枯槁(形容: ,今指 )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 ,今指 )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 ,今指 )
3、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
何故至于斯( )
葬于江鱼之腹中( )
以
是以见放( )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可以濯吾缨( )
(二)阅读思考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
三.反思
整理积累本节课重点文言知识。—————————————————————————————————————————————————————————————————————————————————————————————————————————————————————————————————————————————————————————————————。
四.当堂检测
1、判断文言句式
①行吟泽畔( )
②不复与言( )
○3是以见放 ( )
2、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学案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熟读文本,掌握字音
憔(qiáo)槁(gǎo ) 父( fǔ ) 闾( lǚ ) 浊( zhuó ) 滞(zhì ) ?( gǔ) ?(bū ) ?(chuò )汶(mén ) 皓(hào ) 莞(wǎn ) ?(yì ) 濯(zhuó )
(二)屈原名句填写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课内探究学案
二.学习过程
1、 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3、一词多义
而: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结果。
于: 介词,表被动,被;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介词,在。
以 :介词,因为;介词,用,拿;介词,表目的,用来。
(二)阅读思考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明确】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明确】屈原之死,是“一死以明志”,而司马迁,未死志亦明。究其因是因为两人之志不同,所以对苦难的反抗方式也不同所致。屈原志在辅国安民,政治理想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生命中的一切都围绕着政治,当他一再受到打击,政治生命结束的时候,他自己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对他来说,辞赋只是“小道”,而他却在不经意间留下了千古绝唱。而司马迁志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志向在于他的《史记》,在于史有所传。所以面对苦难,他最大的任务就是活下来,写下去。他不能去死,屈原的死是一种壮烈,而他的死是一种屈服,徒增他的屈辱与软弱。他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为了这个志向活了下来,最终他成功了。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刑手术,而他的《史记》则对汉武帝实施了永远的宫刑。他的冷静、公允、胆量,通过《史记》已经“绝唱”了两千多年,恐怕还要继续“绝唱”下去。
四.当堂检测
1、判断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②省略句 3被动句
2、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 全世界都混浊不堪只有我一个人清白,众人个个都喝醉了唯独我一个人清醒着,因此我被流放到这里。”
2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刚洗好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一个人)怎能用洁白的身体来蒙受污浊的外物呢?(所以)我宁愿跳进湘江,葬身于鱼腹。怎能用洁白无瑕的东西来沾染世俗的浊泥污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