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
逍遥学能 2013-05-05 01:08
第三节美苏争霸
历史 教案
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能力方面:(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2)通过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2)通过对美苏争霸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了严重威胁,从而对学生进行反霸斗争的教育。
4.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让学生学会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字,图表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是重点。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本节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至80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苏争霸的政治格局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更加复杂化了。学生对美苏双方战略调整的原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既明争暗斗又妥协缓和的基本态势的实质不易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利用材料,积极思维,共同分析,解决难点问题。
堂教学设计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请你说说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并作答)
师:二战以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实力普遍削弱,而美苏两国的实力空前加强,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于是出现了一种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这就说明了,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的对比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决定的。随着美苏两国实力的此削彼长,从50年代后期起,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今天,我们就学习
第三节 美苏争霸。
一、美苏争霸的形成
师: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同西方尖锐对抗的政策,以和解的姿态,提出了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在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上得到了确认,赫鲁晓夫就曾经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那么,赫鲁晓夫依据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到赫鲁晓夫执政中期,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有一组统计数字提供给大家:首先在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其次在军事方面。5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第三,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同时,从世界范围看,国际关系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阵营,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屡屡受挫。这些都使得苏联有可能从新的实力地位出发,执行新的外交政策。
师:前面我们讲到,战后初期,美国凭借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政策。那么,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让美国承认苏联拥有与美国同等的权利去主宰世界,这实质上是一种什么政策呢?
生:(回答)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请你归纳出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生:(归纳总结)
师: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而其中,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美苏争霸形成的时间是50年代后期。
师: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让我们一起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
二、美苏争霸的概况
师:美苏争霸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于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差异又表现出不同的态势。
师:清说出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时间,并概括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问题)
1.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缓和又紧张(师生共同分析缓和方面的三个事例)
师:50年代中期,对奥和约的签定,结束了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割占领的局面,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对奥地利而言,这是它现代史上的一大转折。条约给奥地利带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苏联的一次实质性让步,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是面对现实的~种选择,它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第三个事例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赫鲁晓夫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59年9月,赫鲁晓夫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会谈。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实际上,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在戴维营会谈期间,美国还公开希望赫鲁晓夫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放弃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立场,阻止中国走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而赫鲁晓夫为了迎合美国,也企图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取“美苏合作”。这样,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这一时期,苏中关系逐步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作答)
师:紧张方面的事例有两个:“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电脑显示“柏林墙”画面,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简单知识)
师:“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的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肯尼迪总统下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生:(如了解,可简单叙述)
(电脑多媒体动态显示古巴导弹危机的经过“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实行武装封锁”——“苏联撤走导弹”,教师适当讲解。)
师:(1)苏联为什么在古巴设置导弹?(2)苏联为什么能够在古巴设置导弹?(3)
苏联为什么会在美国的战争恐吓下,乖乖地运走导弹?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师:经过此次较量之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两个超级大国新的激烈竞争。
生:(阅读教材,并说出美苏争霸的第二个阶段的时间和特点)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进攻美防守。
师: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的态势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美国是转攻为守,苏联则是从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六七十年代苏联为什么能够推行积极进攻的争霸战略?
师:(投影图表“美苏战略核武器对比表”)
生:(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
师: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积极扩军备战。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到70年代,就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言,苏联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均势,并日益显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同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也大为缩小。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5年的大约80%。日益增强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成为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的支柱。那么,苏联全球性进攻战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1)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那么苏联推行全球性进攻战略,为什么在欧洲搞“缓和”呢?(2)应该如何理解苏联在欧洲的“缓和”政策?(3)这种“缓和”战略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作答)
师:苏联在亚洲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扩张活动,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
(电脑动态加声乐显示“苏军入侵阿富汗路线图”)
师: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实行直接的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另外,苏联还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69年的珍宝岛事。70年代初,苏联已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
师:与苏联相反,美国在这一时期却转攻为守,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实力相对削弱的原因,美国的实力为什么会相对削弱呢?
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师:迫于形势的变化,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师:(投影资料,如下)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师:请结合这段资料说一说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主义有什么不同点?
生:(学生思考并作答)
师:这种政策调整,是美国力量衰弱过程中的产物,它的基本倾向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态势,收缩的重点是亚洲。为此,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9年美军从越南撤出,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师:(投影图片“1972年2月21日,周恩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一行”,教师讲述)请问在这之前,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生:(回忆所学知识作答)
师:尽管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美国仍不失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而且不管如何调整策略,美国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政策。
3.第三阶段(80年代)美强硬苏收缩
师: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提出了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
(结合教材,师生问答,了解美国强硬政策的表现)
师:80年代中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在核时代,“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而裁减军备。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短程核导弹的条约。这个条约虽然只能削减美苏两家核武库的大约4%,但它终究是自出现核武器以达成的第一个削减核军备的协议,苏联在对外战略上由扩张转向全面收缩。(结合教材,师生问答,了解苏联全面收缩的表现)
师:这一时期的苏联,为什么要转为全面收缩呢?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回答问题)
小结:
1.投影图片。(附后)教师总结本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并分析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