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

逍遥学能  2013-03-27 12:51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 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
【重点】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真理、科学理论的含义;
 理解:结合自身体验,通过对比,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运用:剖析对某事物的认识过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②通过对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三条理由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⑶觉悟方面:
  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能够人本质上予以分析。

复习提问:
  1.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上(或"认识世界"上)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给讲授新作知识准备,并引出节题和本节的内容。)

导入新:
  在“认识”事物上,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本质。那末,人们认识世界的重点是认识事物的现象,还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呢?
 1.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板书)

讲授新:
 一. 认识的根本任务(板书)
 1.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板书)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我们知道,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认识事物的现象)到把握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例如,我们对一所学校的认识:
  首先看到的是各种现象:学校的大门、校舍、操场、校园环境、各种设施;从传达室到校长师生员工的待人接物;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活动。
  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进而对学校的校风、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作出评价。
  前者就是感性认识,后者就是理性认识。图示如下:
 2. 为什么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板书)
  请同学们粗读教材第10页至13页,先了解一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同学阅读、回答,教师小结。)
  (1). 现象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现象同本质有什么区别呢?请看几个例子。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在冬天或夏天烈日下,手摸户的铁板、石头和木块。
  冬天感觉铁板最凉,依次是石头、木块
  夏天感觉铁板最烫,依次是石头、木块
  温度相同
  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不同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事例,但从以上已经可以看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10页最后一段至11页第四段,看看教材中讲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都有哪些。(在同学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现象
本质
规律
(1)
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东西

是多变的
是相对稳定的
(2)
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可见,现象不是本质,现象再丰富仍然是现象,感性认识不是理性认识。这当然不是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毫无关系,现象反映着本质,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人环节一个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这个问题在后面还要讲到。正由于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所以,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小结:
  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板书)
  从前面举过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同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相比较,哪一个更正确、更可靠呢?
  冬天的铁板似乎比石头、木块的温度低,夏天的铁板似乎比石头、木块的温度高,这种由假象产生的错觉,其正确和可靠性当然无法与正确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相比。
  即使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可靠的,不是假象,没有错觉,那又如何呢?如例一中列举的商品经济的现象,例二中列举的热现象,虽然都是真实可靠的,但是,它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外部现象的某些方面,是多变的,而没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当我们正确地认识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对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变化,企业兴衰的原因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我们理解了热的本质和热力学规律,对各种热现象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这里所说的理论,就是理性认识。
  同学们看一下教材第12页的"比一比",请回答"两个阶段的认识有哪些不同,哪个更为深刻?"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所以,认识不能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要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小结: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板书)

   第三,认识本质是很不容易的,人为什么还要花大气力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涉及到
  认识的作用、认识的目的问题。
  提问: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
  第一中曾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呢?
小结: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板书)
  感性认识能不能指导实践?能。但只能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只能机械模仿,照抄照搬。而理性认识则不同,特别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这种正确的理性认识,我们通常称之为"真理"。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尤其是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板书)
  ②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就形成科学理论(板书)
  ⑧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板书)
  教材中引用了奥斯特、法拉第关于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科学家们在这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电磁学等理论。在这些真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大规模利用电器的时代到?
  教材中还讲到邓小平理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关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
  从同学们举出的事例可以看到,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不仅要获得理性认识,而且要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理论。
  现在,我们从以上三个小结,也就是从认识的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从认识的程度,从认识的作用分析,说明了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懂得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那就是要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
 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板书)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生动形象、色彩斑澜,也令人眼花缭乱、困惑难解。正如孔夫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比如,教材提到的"腐败"问题,腐败的本质是什么?腐败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错误的呢?表面看,社会主义的中国出现了腐败现象,不少党员、干部,甚至是相当高级的干部腐化堕落,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似乎腐败是社会主义的产物。可是,我们再深入想一想,从本质上看,腐败是剥削阶级的东西,是私有制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一方面说明某些人被剥削阶级思想侵蚀、变质,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使腐败分子有空可钻。
  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不仅要学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学社会科学知识,当前,特别要学好邓小平理论。这样,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面对多彩的世界,就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所听到、看到、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认识的根本任务这一框,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要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下一篇: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学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