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化学全国模拟重组预测试卷(有答案)

逍遥学能  2013-03-22 21:25



试卷类型:A
2012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四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100分
答案
适用地区:新标地区
考查范围:有机化合物 化学实验
建议使用时间:2012年5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N 14 O 16 Na 23 g 24 Al 27 S 32
Fe 56 Cu 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淮安5月调研]化学与能开发、环境保护、资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应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防治SO2污染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2.[2011•赣州适应性考试]有关下列实验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 )
①用100L的量筒量取16.80L的液体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2.50gKCl固体
③中和滴定操作时,消耗0.1000ol/L的H2SO423.0L
④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4
A.①④正确 B.①③正确 C. ②③④正确 D. ①②③④全错
3.[2011•石景一模]某无色溶液中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
⑥SO42-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操作现象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
②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红色
③取②的上层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将③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⑥
4. [2011•安徽卷]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I更难溶
C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
5.[2011•温州适应性测试]分析硫铁矿中FeS2的含量(不考虑杂质的反应,所加试剂均足量),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如下四种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6. [2011•北京卷]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7.[2011韶关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SO2通入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均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用蒸馏水将pH试纸先润湿,可用于检验氨气
C.在常温下,将氯化铝溶液蒸发结晶,最后能得到氯化铝晶体
D.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8. [2011•杭州统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干馏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
B.乙烯、乙醇和乙酸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的二氯代物有3种,说明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的六元环结构
D.向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NH4)2SO4和CuSO4溶液都能使鸡蛋清聚沉,其作用原理相同


10. [2011•包头统测]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溶液可提纯蛋白质
B.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C.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
D.任何结构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都会变成黄色
11. [2011•兴化联考]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着混合烃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有C2H4 ②一定有CH4 ③一定有C3H8
④一定没有C2H6 ⑤可能有C2H6 ⑥可能有C2H2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④⑥ D.②③
12.[2011•芜湖模拟]下列各图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64分)
13.[2011河南适应性检测](8分)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SiO2、Fe2O3、Al2O3、Na2SO3、Na2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设计的部分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试剂1是稀硫酸,试剂2是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物药品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气体A和澄清溶液B,在B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样品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固体D的化学式为 ;检验混合物B中含有Fe3+所选用的试剂是 ;证明混合气体A中含有CO2的实验方法是 。
(2)若试剂1是水,试剂2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在混合物样品中加足量的水后过滤,混合物B是滤渣。试推断:固体D的化学式为 ;检验溶液C中是否含有SiO32-的实验方法是 。
14.[2011•韶关二调](9分)工业生产无铁硫酸铝,以硫酸浸取铝土矿(主要
成分是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得含铁(Fe3+)的硫酸铝溶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搅拌,加入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锰溶液,在溶液中生成活性二氧化锰,调节溶液的pH,反应一段时间,二氧化锰和Fe (OH) 3发生吸附共沉作用,最终得到无铁硫酸铝产品。
(1)硫酸浸取铝土矿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完成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锰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4+3nSO4+2H2O=

(3)调节pH的作用是 ;
(4)操作1的名称为 ,实验室进行操作2用到的陶瓷质仪器有 ;
(5)下列有关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填字母)。
A.可以向溶液中再加入铝土矿粉等调节pH
B.溶液的碱性越强,则除铁效果越好,而且不会影响硫酸铝的产率
C.活性二氧化锰生成量应适宜,不足时铁的去除率较低,过量时会增加成本
D.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以除去Fe (OH) 3
15.[ 2011•自贡四诊](10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性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量气管可上下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药品制取气体量气管中液体
I
Cu、稀HNO3NOH2O
ⅡNaOH(s)、浓氨水NH3
Ⅲ镁铝合金、NaOH溶液H2H2O
(1)实验过程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2)该同学认为实验I可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探究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3)实验II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 (填字母编号,下同)
a.浓NaOH溶液 b.氨水 c.煤油 d.氯化铵溶液
该实验剩余的NH3需吸收处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 。
(4)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 ,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5)实验Ⅲ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忽略滴入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编号镁铝合金度量量气管第一次读数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1.0g10.0L346.3L

1.0g10.0L336.0L

1.0g10.0L345.7L
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
16.[2011•广州调研](9分)某合作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反应非常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该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原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合理假设。该实验中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 B.压强增大
C.生成物的催化作用 D.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3)初步探究。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in05101520253550607080
温度/℃25262626262626.527272727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探究。查阅献了解到化学反应的产物(含中间产物)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将实验目的补充完整:
实验编号铜片质量/g0.1ol•L-1的硝酸体积/L硝酸铜晶体/g亚硝酸钠晶体/g实验目的
①520实验①和②探究_________的影响;实验①和③探究亚硝酸根的影响。
②0.5

17. [2011•北京卷](9分)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大量白色沉淀
乙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011•全国卷] (15分)请回答下列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
(1)下图1-12是用K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下图1-13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
A
B
C
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1•赣州适应性考试](9分)某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盐酸和nO2制取并探究Cl2及氯水的部分性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问题:
实验一、氯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装置如下图)

(1)A是氯气发生装置,除了酒精灯外还用到 玻璃仪器有 。
(2)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与nO2混合加热没有氯气生成。“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作了如下探究:
①提出回假设
假设1:Cl-的浓度可能对反应有影响
假设2: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
浓H2SO4、NaCl固体、nO2固体、稀盐酸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3)从C装置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和HCl,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二、氯水的制取及性质
资料表明: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小组的同学据此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4)实验①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
(5)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实验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 。


2012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四(A卷)
标化学答案与解析
1.C【解析】A选项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选项汽油是不可再生资;D选项在允许剂量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2.D【解析】量筒是粗量器,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pH,读数时只能为整数。应选D。
3.A【解析】由①可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存在SO32-、,其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由②可
知,溶液中存在Br-;由③可知此时溶液中存在SO42-,但硫酸根可能是由SO32-氧化而,故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由④知溶液中存在Cl-,但可能由氯水被SO32-还原而,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无氯离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钡离子与亚硫酸根不能共存,可知溶液中有能确定存在的有Na+。故应选A。
4.D【解析】 过量的Fe粉与稀HNO3反应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不含有Fe3+,故A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由于Ksp(AgI)<Ksp(AgCl),故AgI沉淀不能转化为AgCl沉淀,故B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Al遇到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时发生钝化,Al能与稀HNO3发生反应,其现象是铝不断溶解,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故C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故D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
5.D【解析】A项通过测定硫酸钡质量确定FeS2含量,B项通过测定硫酸钡和氧化铁的总量确定FeS2的含量,C项通过测定氧化铁含量确定FeS2含量,A、B、C皆正确;D项错误.
6. C【解析】 NaHCO3受热分解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因而根据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可求出NaHCO3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方案B最后所得b g固体为氯化钠,含有b58.5 ol Na原子,根据Na原子守恒,可得n(NaHCO3)+2n(Na2CO3)=b58.5 ol①,根据混合物质量可得84 g•ol-1×n(NaHCO3)+106 g•ol-1×n(Na2CO3)=a g②,①②联立可得二者的质量,从而求得质量分数,B项正确;碱石灰的成分为NaOH、CaO,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g为CO2和H2O的总质量,无法计算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应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用碱石灰吸收方可,C项错误;方案D最后所得b g固体为BaCO3,为b197 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b197 ol,又知两物质的质量之和为a g,故可求得碳酸钠质量分数,D项正确。
7.B【解析】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显示漂白性,SO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显示还原性,A选项错误;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后,才可以检测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试纸变蓝,B选项正确;由于铝离子水解,蒸发会促进水解,蒸发后得到的是氢氧化铝,C选项错误;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D选项错误。
8. A 【解析】 乙醇和乙酸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完全相同,C项不正确;(NH4)2SO4使蛋白质聚沉属于盐析,而CuSO4使蛋白质聚沉则是变性,二者原理不同。
9. D 【解析】 X分子式C6H8O7,A错误;分子结构中存在羧基和羟基官能团,羧基不能和氢气加成,所以该分子不能和氢气加成;分子中含有正四面体中心的碳原子,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均在同一平面内;分子中与NaHCO3、Na2CO3反应的官能团只有羧基,所以足量的X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NaHCO3、Na2CO3反应得到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

10. B 【解析】 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而提纯蛋白质需要经过多次盐析才能完成。所以直接加硫酸铵到蛋白质溶液中并不能达到提纯蛋白质的目的。豆浆为蛋白质,在其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聚。酶属于蛋白质,在一定温度下,具有很强的催化能力,但温度较高时,由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作用,从而失去了催化活性。对于蛋白质说,只有含苯环结构的蛋白质才能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
11. B 【解析】 从图象分析,1 ol混合物,只能产生1.6 ol CO2,所以肯定有一种有机物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小于1.6,即为1,则只能为甲烷,②正确。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为1 ol、2 ol或3 ol时,产生的H2O分别为2 ol、4 ol和6 ol,即折算成1 ol混合物中所含的H均为4 ol,而混合烃中各自的量是未知,所以含H均为4,①、④正确。
12.A【解析】HCl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A正确;C2H4 和SO2
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B错误;利用洗气瓶除杂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C错误;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不能在量筒中稀释,D错误。
13. (1)SiO2 Fe(OH)3 硫氰化钾溶液 先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气,除去SO2,再将剩余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Fe2O3 取溶液C少许,逐滴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若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溶液C中含有SiO32-;若白色沉淀消失,则溶液C中不含SiO32-。
【解析】(1)SiO2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因此固体中不含有SiO2。在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NaOH,先产生沉淀,沉淀部分溶解,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Fe2O3和Al2O3,沉淀D是Fe(OH)3。因气体A是混合气体,故其中含有SO2和CO2,故在检验CO2气体之前要先除去其中的SO2。
(2)混合物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可能是SiO2、Fe2O3或Al2O3,而加入过量的NaOH后仍有沉淀,故沉淀D应该是Fe2O3。溶液C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AlO2-、SiO32-,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iO32-,可以通过Al(OH)3的两性得到检验,故可取少许溶液C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达到鉴别的效果。
14.(1)Al2O3+ 6H+ = 2Al3++ 3H2O
(2)5nO2↓+ K2SO4+2H2SO4
(3)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
(4)过滤 蒸发皿(泥三角)
(5)AC
【解析】⑴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Al2O3,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 6H+ = 2Al3++ 3H2O。
⑵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KnO4+3nSO4+2H2O=5nO2↓+ K2SO4+2H2SO4
⑶三价铁离子在pH增大时可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
⑷根据题中信息,反应一段时间,二氧化锰和Fe (OH) 3发生吸附共沉作用,可知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蒸发结晶,要用到陶瓷质仪器有蒸发皿和泥三角。
⑸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二者都会与酸反应,使pH增大,A正确;碱性太强时铝离子也会生成沉淀,若碱过量还会生成偏铝酸盐,B错误;二氧化锰和Fe (OH) 3发生吸附共沉作用,应适量,C正确;直接向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而非活性二氧化锰,达不到吸附共沉作用,D错误。
15.⑴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和开关K,将量气管上提,看液面高度差是否保持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⑵ 不可行 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
不准
⑶c ACDF
(4) 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
(5) 73.0%
【解析】氨气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采用排煤油法测量其体积较好;铜与稀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但是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氧气接触将生成二氧化氮,因此采用该装置无法测定一氧化氮的体积;在量气管读数时要注意,将实验装置冷却到室温、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5)问中第二次实验读数与其余两次相差甚远不可靠删除,两次测量取平均值,经计算1.0g镁铝合金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0.015ol氢气,则金属铝的物质的量为0.01ol,金属镁的质量分数为, 。
16. (1)3Cu+8H++2NO3- = 3Cu2++2NO↑+4H2O
(2)AC
(3)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不是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
(4)
实验编号铜片质量/g0.1ol•L-1的硝酸体积/L硝酸铜晶体/g亚硝酸钠晶体/g实验目的
①52000实验①和②探究
Cu2+ 的影响;实验①和③探究亚硝酸根的影响。
②5200.50
③52000.5
【解析】本题提供的实验情景是具体的,除了将铜片放入稀硝酸不再有其他操作,故接触面积是不需要列入合理假设的,由于反应物是固液体系,故压强也是不需要列入合理假设的。剩下的因素中,温度要成为影响因素的前提是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升高,这一验证过程较简单故首先完成,获得实验数据后可以获得一系列结论,如果把它放在整个实验探究中去理解可知最重要的结论是反应液温度上升不是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当探究进入到产物催化作用的研究,还是要从合理假设开始,从离子方程式看,新增的物质只有铜离子,故铜离子的影响应列入合理假设(体系中一直存在NO3-,故NO3-不应列入合理假设;NO不溶于水立即逸出也不应列入合理假设),另一种中间产物亚硝酸根的影响是试题提示的,然后才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探究目的设计对比实验。由于探究是不是这种新增物质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对比的重点是有和无,而不是含量的多少,故作为对照的实验①除了铜片和稀硝酸不应该再引入其他物质。
17.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BaSO4 还原
(3)2NO+O2===2NO2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饱和NaHSO3溶液
②甲:SO2-4+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解析】 (1)在加热条件下,Cu和浓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2)装置C中含有NO-3,通入SO2后溶液显酸性,导致NO-3将SO2氧化为SO2-4(故所得沉淀为BaSO4),该过程中SO2体现了还原性,把NO-3还原为NO,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红棕色气体NO2;(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4)甲的观点是O2的氧化性所致,为了排除O2的干扰,可以通入N2;乙的观点是加热时产生硫酸酸雾所含的SO2-4所致,为了排除SO2-4的干扰,但不能吸收掉SO2,可以通过饱和NaHSO3溶液;(5)在排除了O2干扰的前提下,装置B中生成大量沉淀,说明加热时产生硫酸酸雾所含的SO2-4所致,故沉淀为BaSO4,SO2不能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反应生成BaSO3沉淀。
18. (1)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Ⅰ

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
A铜屑和稀硝酸产生NO气体
B水排水收集NO气体
C主要是接收B中排出的水
D
③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
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解析】 (1)制取氯气时一定有氯气的收集装置,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收集时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B装置为收集装置,因为氯气有毒,则D为尾气吸收装置,结合C的导管情况,确定为防倒吸装置。
(2)实验室常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取NO,由于NO与氧气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则利用排水法,需要“短进长出”,只有装置Ⅰ符合此要求。排出的水需要仪器进行接收。
(3)描述实验现象可按照“陆”——固体及表面的颜色或质量的变化、“海”——溶液中的一些现象、“空”——生成气体的现象的顺序描述,这样不会遗漏。
19. (1)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2) ①假设: H+的浓度对反应可能有影响
②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1
稀盐酸滴入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与氯离子浓度有关,若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与Cl—浓度无关,
○2
稀盐酸滴入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与H+浓度有关,若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与H+浓度无关,
(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3) 2Cl2+2H2O+C 4HCl+CO2
(4)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 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
(5)Ca(HCO3)2 (写名称也对)
【解析】⑴实验室中用氯气与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⑵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反应无氯气生成,可能的原因只有两种,一是氢离子浓度影响反应速率,二是氯离子浓度影响反应速率。验证前者可只增大氢离子浓度,验证后者可只增加氯离子浓度。⑶C装置后产生CO2和HCl,说明反应中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H2O+C 4HCl+CO2 。⑷Cl2+H2O HCl+HClO是一可逆反应,加入碳酸钙会减小HCl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次氯酸浓度增大,漂白效果加强。⑸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加热可生成气体和沉淀,与氯化钙还能共存,该物质为碳酸氢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届高考化学跟踪复习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篇: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化学下册第一次模拟调研考试题(有答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届高三化学全国模拟重组预测试卷(有答案)】相关文章
【2012届高三化学全国模拟重组预测试卷(有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