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逍遥学能  2013-03-11 18:37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和不可再生资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的观念。
㈡、土地资与人类
土地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下,土地资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下,自然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保护资和资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的特征
2.以土地资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下,自然资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②土地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的特征 ②土地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六、学生分析:自然资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前准备:本插图、、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时安排:1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有关。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的概念。
㈠、认识自然资
阅读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
【学生阅读本完成学案:】
1、自然资的定义
自然资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土地资、水资、生物资和气候资等。
【学生思考】自然资有那些基本属性?【见学案】
自然资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学生阅读本完成学案:】
2、自然资的分类
a、矿产资
b、土地资
⑴依据与人类的关系 c、水 资
d、生物资
e、气候资

a、可再生资:土地资、水资、生物资、气候资
⑵依据性质
b、非可再生资:矿产资

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不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可以认为是可再生资,如:土地资、水资、生物资和气候资;有些自然资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资,如:矿产资
承转:每一种自然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学生阅读本完成学案:】
3、自然资的共性特征

a、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b、可再生资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c、不可再生资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一般具有地质规律

⑵资间的联系性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资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对资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实例予以说明。
⑶数量的有限性
无论是可再生资还是不可再生资,其数量都是有限的。前者以石油为例,后者以土地资为例。自然资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在资开发和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⑷利用的发展性
科技的进步是资开发利用发展性的前提。表现一、资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表现二、自然资的利用范围、功能和用途越越强;表现三、对自然资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方式越越广泛。
承转:自然资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面我们以土地资为例,共同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下,自然资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意义。
㈡、土地资与人类
【学生阅读本,讨论完成学案表格】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
采猎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越严重。
承转:通过土地资的分析和学习,我们知道土地资正遭到不断的破坏。那我们又该如何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呢?
㈢、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
【思考】阅读P85-86,
探究导致某些资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资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
1、可持续发展
【拓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则
(3)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拓展思考1】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拓展思考2】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匮乏违背什么原则?
持续性原则
【学生阅读本,完成学案】
2、实现自然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适度开发,即对资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的再生能力
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活动】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例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
A.自然资——生物资——水资 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土地资D.自然资——生物资——林地
分析:自然资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土地资、水资、生物资和气候资,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平原、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
答案:C
例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能、矿产资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A表示能完全属于矿产资,能和矿产资又都属于自然资,这是错误的。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能不完全属于矿产资。B图能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和矿产资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属于自然资,能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一次能都属于自然资,二次能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
答案:C
巩固练习
3. 下列资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水力资 B.森林资 C.煤炭资 D.铁矿资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育林, 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堂小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资与人类
一、自然资
1.自然属性
2.经济属性
3.分类:矿产资、土地资、水资、生物资和气候资。
4.按性质分类:⑴不可再生资
⑵可再生资
5.自然资的共性特征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⑵资间的联系性
⑶数量的有限性
⑷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与人类
1.采猎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
2.农业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三、实现资的可持续利用
十、教学反思 自然资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理解记忆自然资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地理 编写人 郝曙光 审稿人 胡玉芹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与人类
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明确自然资的概念,理解区分可再生资与非可再生资。
2、分析自然资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同特征;分析自然资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二、预习内容
一、认识自然资:
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属于自然资的有

1、自然资是指人类可以__________从 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自然资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_________、土地资、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资;根据自然资的性质或生产情况看,可分为__________资和__________资。
3、自然资的基本属性包括 和 。
4、自然资的共性特征: 、 、
、 。
二、土地资与人类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
采猎明时期


农业明时期

工业明阶段


三、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
【思考】阅读P85-86,
探究导致某些资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
【拓展】
(1)概念: 。
(2)内涵:
(3)原则:
【拓展思考1】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则?

【拓展思考2】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匮乏违背什么原则?

【学生阅读本,完成学案】
2、实现自然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 ⑵
⑶ ⑷ 【活动】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的可持续利用?





【堂练习】
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
A.自然资——生物资——水资 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土地资D.自然资——生物资——林地
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能、矿产资三者之间关系
的是( )

【巩固练习】
3. 下列资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水力资 B.森林资 C.煤炭资 D.铁矿资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育林, 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内探究学案
一、自然资的概念和属性?
自然资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凡是自然资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即天然)和经济属性(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即有用),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资,但由石油加工获得的汽油、柴油、煤油等就不能称为自然资;再如雷电等尽管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但由于目前仍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不属于自然资。自然资包括土地资、水资、气候资、生物资和矿产资等。
二、自然资的分类?
1.自然资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矿产资、土地资、水资、生物资和气候资。?
2.根据自然资的性质或生产情况,可分为不可再生资和可再生资。?
不可再生资并不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如矿产资只是由于它的更新时间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可再生资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资、土地资、水资和气候资等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如果它们的资环境遭破坏,或者利用速度超过了更新速度,就会出现资的短缺和枯竭。?
3.土地、水、生物等可再生资,受地球表面各地水热条的影响,其分布有地带性规律。而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还受地形、地质等条的制约,有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可再生资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具有地质分布规律,如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则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
4.按照能的开发利用状况,可将能分为常规能和新能。多年就大规模利用的能,称为常规能。新能是指近若干年才开始使用的能,或过去利用过,后被取代了,现在又有了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新能与常规能是相对而言的。一种能在它没有被大规模利用以前都属于新能,但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和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能就变成常规能了。
三、自然资的特征?
表现举例
分布的不平衡性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我国北方多煤矿、南方多磷矿,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地多、热带多、水分多,西北光照强、风力大,西南光照少、生物种类多
可再生资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变化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分布具有地质规律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
资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之间表现突出热量雨林地区,水热资充足,动植物资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贫乏,风力资、太阳光热资丰富
数量的有限性矿产资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资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利用的发展性自然资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以能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正推广利用
自然资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四、土地资与人类?
土地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下,土地资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1.采猎明阶段:人类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求得生存,总体上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
2.农业明阶段: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3.工业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数量上,自然资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的生产潜力则可以不断发展和提高。?
拓展延伸 ?
1.土地资和耕地?
土地资是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能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土地,是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是一种自然综合体。耕地是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已开垦为农田,并在其上种植作物的土地。
2.水资?
水是生命之。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水资。水是地球上人类及一切生物生存的必要条和物质基础。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
采猎明时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主,水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分布,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农业明时期,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水资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条。气候湿润、水充足、灌溉便利的地方,农业发达,人口聚集,生产力发展较快,世界明的发地大都分布在大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故人们称之为“大河明”。?
工业明阶段,城市人口增多,工业规模扩大,水资成为影响城市分布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今,由于用水规模的扩大和水体污染的加剧,水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不足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
1.问题?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的过程中,对资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因此,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2.适度开发,利益兼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人类要实现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强调的是适度开发,即对资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的再生能力。其次,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拓展延伸 ?
我国的荒漠化?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荒漠化问题已十分严峻。而造成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水蚀及工矿和交通基本建设不当。结合我国各地的水分条差异不难得出,我国的北方地区以风蚀为主,南方以水蚀最为严重。北方地区因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而造成的植被破坏,又是造成荒漠化的直接原因。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后练习与提高
1.据下列概念的相互关系,确定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部分依次代表的是(  )
A.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C.自然资、能、石油
D.淡水、河水、自水
2.当今世界在开发自然资方面所面临的重大题是(  )
A.随着经济的发展扩大海洋资开发
B.控制对资的开发
C.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
D.扩大对可再生资的开发
3.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阶段——矿产资
B.工业社会阶段——土地资
C.后工业化阶段——气候资
D.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
读下表,完成4~5题。
我国各地区水资、人口总数、耕地资比较表

水资人口总数耕地资
东北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04%25.40%
③6.14%26.01%31.19%
④8.14%7.64%12%
4.序号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5.序号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人均耕地资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以下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⑥改良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⑦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⑧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②④
B.③⑤
C.⑤⑦
D.①⑤⑧
目前,中国队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降低依存度的出路就是开发生物能和石油代替产品。生物能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烧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据此完成2-3题。
7.生物能与石油(  )
A.本质相同
B.均属清洁能
C.均属可再生能
D.分布地区一致
8.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的前景广阔,这主要取决于(  )
A.交通四通八达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原料丰富
D.试点企业遍及全国
阅读下列,完成9-10题。
一: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1.969亿吨,逼近2亿吨。从开始进口到进口1亿吨,中国用了11年时间;从进口1亿顿到逼近2亿吨,却只用了3年时间。中国目前已成为石油消费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称,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回落,故决定自2009年1月15日起对气、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
9.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状况的发展趋势是 …(  )
A.逐渐缓和
B.保持当前状态,长期存在
C.趋于尖锐
D.无法预测
10.面对当前石油供需形势,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快国内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 ②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 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的使用效率 ④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抑制石油消费的数量 ⑤寻求国际合作,发展海外石油生产基地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有名的黑土地,土壤中腐殖质丰富,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但由于长时间掠夺式利用,原本肥沃的土地,肥力已经下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有所下降。
材料二:历史上,黄土高原不少地方林深草密,生态良好,后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相当于上千万吨化肥的含量,造成了土壤退化或沙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以上两例现象,都是________的结果,其中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为保持土壤肥力,人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土地资与人类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
采猎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越严重。
三、自然资的可持续利用
【思考】对资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
1.可持续发展:【拓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则
(3)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拓展思考1】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拓展思考2】持续性原则
2.实现自然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适度开发,即对资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的再生能力
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活动】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如何实现:退耕还牧、退耕还草、退耕还林、解决当地居民的能问题、合理利用水资、工矿建设及时恢复地表等
【堂练习】1.C 2.C
【巩固练习】3.B 4.A
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1.D 2.C 3.D 4.B 5.B 6.A 7.A 8.C 9.C 10.D
11题答案:(1)人类不合理活动(或对土地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长时间掠夺式利用土地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 过度开垦、利用土地资,导致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
(2)在利用土壤的同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养用结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人教版必修1)
下一篇: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关文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