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逍遥学能  2013-03-07 15:25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结构。
  2、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
  3、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
【重点】
  重点:结合本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的思想化意义。

   【学法引导】

  从演讲词的要求导入学习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强调字词的理解,进而把握内容和结构;重点分析三点要求在当时的意义,并让学生探讨一下对我们今日的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针对现实的演讲词写法。
【教学安排】一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90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节,我们就一起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

二、走近作者

  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周恩
  “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1916年在法国游学,接教育部电,让他就任北京大学的校长。
  1917年开始担任北大校长。

在联合国教科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演说是蔡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他的一生演说极多,据马燕编的《蔡元培讲演集》就收集他的演讲词90篇。而单从他法回国至此短短2个月,就在杭州、绍兴、南京、上海、北京五地讲演了10场之多,其对象泛及大中专师生及各学会同仁,其内容从欧洲战争之性质、乡土建设之重要、路矿发展之必须,讲到教育事业之对策、男女同校之好处等等,等等。他的演说,不说不要由秘书捉刀代笔,就连稿也不及草就,往往是即兴的,全凭作者平时的学识积累和细致的观察思考能力,用蔡先生的话说是:全靠口讲指画表示,因此 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

自己必须有得于心,才能讲得清楚,才能使听者听得明白,收到良好之结果。再说,这些演说稿完全是靠他人的手工速记,与原意难免有所出入,正如他自己说的“偶在会场演说,事前既无?预备,事后亦不?取速记稿而订正之。”先生认为讲演能转移风气,而欲自强,必先从人心风俗开始,因此,他特别重视演说。早在1901年8月在上海南洋公学时,他就鼓励学生练习演说,以培养启发群众之能力,以便灌输爱国思想。他重视演说,还可从他婉绝总统府官礼处的函请,可见一斑。他宁愿不出席大总统宴请,而践南洋公学同学会之约。这次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是回国后的第11场演讲。

  这场演说是在1917年初,蔡先生已步入知命之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在酣战之中,国内正处军阀混战阶段,正像国父孙先生说的需要蔡先生“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性的教育”。于是就有这场演说的发生。
三、朗读、把握意。
四、分析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 蔡元培书法

个人修养方面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五、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 终南捷径 弭 肄业 容有底止 当轴 日偷
  鲜 相勖 訾詈
  2.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本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用浅易的言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言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言向白话过渡、新旧两种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都带有白混杂的特点。以本为例,基本的框架还是言,有大量的言字词和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好理解。因此,本读起既有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六、总结
  理清本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下一篇:《赤壁赋》课前预习学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相关文章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