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觉他”的领导

逍遥学能  2010-02-28 16:40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与我谈过“皈依法”之后,接着又问我:“你刚刚说,佛教徒如何提醒自己“皈依佛”?”
  我说:“就是“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啊。”
  他问:““皈依佛”,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吗?”
  我说:“佛教徒当然是皈依释迦牟尼佛,不过据我了解,佛教徒也皈依“所有的佛”,也皈依“自性佛”。”
  他问:“我不懂你的意思,佛教徒怎么会皈依那么多佛?”
  我说:“佛教认为众佛没有差别,所以皈依“释迦牟尼佛”,就是皈依所有的佛,换句话说,皈依任何佛,也是皈依“释迦牟尼佛”。”
  他问:“为什么又说皈依“自性佛”?”
  我说:“据我所知,佛教特别强调学佛不是“心外求佛”,一般佛寺每天晚课所唱颂的“蒙山施食”,一开始便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即“心”即“佛”,所以“皈依佛”也是皈依“自性佛”。”
  他颇有所感地说:“外在有“佛”当标竿,随时又不忘追求自己内在的“自性佛”,这是不错的做法哦。”
  我说:“我了解您的意思,不过,您可不能以为我们“信念价值以下层次的心”就是“佛”哦。”
  他忙着说:“我知道,我知道,佛教所说的“佛”,境界很高,绝对不是低层次的心灵。对了,什么是“蒙山施食”?”
  我说:““蒙山施食”是佛教的一种密法仪式,专门供养十方法界六道,协助他们得大法益、脱离痛苦。”
  他问:“十方六道包括所有孤魂野鬼吗?”
  我说:“当然。”
  他说:“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否能真正帮助鬼魂,但是,说实在,光是这样的精神,我就非常认同,我相信,这么做一定可以帮助信徒增强博爱、慈悲的心,如果企业界也能做些关怀社会、关怀环境这类公益的事,我相信,对员工心灵的启发一定很有帮助。”
  我说:“我和您想法一样,不过,企业做公益,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点子,不是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做了吗?”
  他说:“不要管点子新不新鲜,好点子就应该被强调。对了,你说过“皈依僧”的“僧”就是“净而不染”,“皈依法”的“法”就是“正而不邪”,那么“皈依佛”的“佛”是什么?”
  我说:““皈依佛”的“佛”,就是“觉而不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他疑惑地问:““觉而不迷”和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诸佛、皈依自性佛有什么关系?”
  我没马上回答他的问题,我反问他:“您听说过“凡人”和“佛”的差别是什么吗?”
  他说:“我不知道。”
  我说:“佛教的看法是,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是“凡人”是“迷而不觉”,“佛”则是“觉而不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他说:“我知道了,学佛、成佛的重点就在“觉”,不论是皈依释迦牟尼佛,或皈依诸佛,或皈依自性佛,重点都在追求“觉”,所以,“皈依佛”的真义就是追求“觉而不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我说:“就是这个意思。”(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与我谈过‘“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后,他似有所感地说:‘既然“佛”是“自觉、觉他”,换句话说,“佛”当然是先“自觉”,才能“觉他”啰,所以,“佛”所教导信徒、所要求信徒的,祂本身都已经做到了,是吗?’
  我说:‘我了解您的意思,您说的没错,“佛”确实是“已证悟、已自觉”,才“觉他”、才讲经说法、才度化众生。’
  他说:‘这么说,“佛”应该就是佛教徒的“标竿、典范”啰?’
  我说:‘“佛”就是佛教徒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说“佛”是佛教信众的“标竿、典范”,应该不为过。’
  他感叹地说:‘很多企业领导人,他们经常要部属做一些,领导人自己都做不到,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可不可行”的事,甚至还言行不一致,口是心非,搞得员工乱成一团,要是企业领导人也能够像佛一样,成为员工真正的“标竿、典范”,不知该有多好?’
  我说:‘您的意思是说,领导人如果能“以身作则”,如果能让追随者由衷信仰、追随,这样的领导人,他的领导力就很难估量?我很赞同这个看法。不过,拿“佛”的标准来看“企业领导人”,这个标准未免也太高了吧?’
  他没回我这句话,他换一个话题:‘你说“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我虽然不知道佛教“无上心”的意思是什么,但是我觉得“发无上心”非常有意思。’
  我问:‘为什么?’
  他说:‘我认为,佛教所谈的“发心”,就像我们经常提醒企业人,每个人要厘清自己的“价值”,要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要确定自己的“愿望”,要立定自己“志向”、“人生目标”。’
  我说:‘应该可以这么说。’
  他说:‘你同不同意,“人生目标”、“愿望”、“志向”这类的东西,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关系非常大?’
  我说:‘我同意。’
  他接着说:‘真正想要的“愿望”、“志向”、“目标”越大,就越能启发更大的潜能,就能有越大的成就。佛教要信徒不只要“发心”,还要发“无上心”,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很可惜,很多企业在推展“HRD(人力资源发展)”时,经常未能注意到这点。’
  我故意问:‘很多企业不是也在推动“目标管理”吗?不是都要员工订定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吗?这不是在激发员工的潜能?不是要让员工有更大的成就?’
  他说:‘谈到“目标管理”,那更是一大堆问题。’
  我故意问:‘怎么说?’
  他说:‘你就别装蒜了,你自己也在辅导企业推展“年度目标、年度计划”,你认为企业所定出来的目标,真的是员工真正想要的吗?’
  我说:‘确实没看过哪个企业所定出来的目标,是员工内心真正想要的。’
  他说:‘这就是关键了,因为不是员工内心真正想要的,所以,执行的动力就不会很强,因此成功率就不是很高;就算是有些企业的目标达成状况不错,员工的身心却付出极大的代价。’
  他这段话,让我深深感到心有戚戚焉。  我和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谈过‘企业所定目标,不是员工内心真正想要,所以执行动力不足,成功率不高,甚至,员工因此付出极大的身心代价。’之后,他颇有所感地说:‘企业员工,都是企业主花钱雇用的,但是,却无法赢得员工的心、无法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打拼、无法兼顾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而“佛”呢?已经过世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却还能让信徒由衷追随,为什么“佛”的魅力这么大?依你看,这是什么道理?’
  听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意外,因为几天之前,我才向他提出类似的问题,没想到,现在却换成他用这个题目来问我,所以,我睁大眼诧异地问:‘前几天,我们不是刚提过这个问题吗?’
  他正经地说:‘那时,我对这个问题的感触没这么深,我现在深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我说:‘我探索“心灵领导”、“领导心灵”时,就是发现了您说的这个现象,所以,我才想到向佛教取经。’
  他不解地问:‘向佛教取经?怎么说?佛教有哪一部经典谈到企业的“心灵领导”、“领导心灵”?’
  我说:‘“企业经营管理”是现代生活模式的产物,佛陀怎么会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留下谈企业“心灵领导”、“领导心灵”的经典?’
  他问:‘那你是从其它“佛经”推测?还是请教“出家人”?’
  我说:‘我之所以说“向佛教取经”,是因为我发现,我不只可以从“佛经”学习、向“出家人”请教,也可以观察“寺院管理”啦、“僧与俗的互动”啦、“僧团与信众的组织行为”啦、“道场的兴衰”啦,甚至,体会佛教徒面对挫折、痛苦的“情绪管理”、修行与成长,从中获得很多值得参考的启示。’
  他说:‘也许你说的有道理,我常觉得佛教对“社会资源”的应用,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我问:‘怎么说?’
  他说:‘你看,像证严法师,她以一位身无分文的出家人,竟然创立了那么庞大、国际性的“慈济功德会”,还有,星云法师也一样,“佛光山”的规模也那么大,再说,圣严法师的“法鼓山”还不是一样?他们所应用的“社会资源”,有哪一个企业比得上?’
  我说:‘您的意思是说,他们的做法很值得企业“营销”方面的领导人参考?’
  他说:‘这个问题牵涉很广,我们不谈这些,你能不能分享你刚刚说的心得?’
  我说:‘我确实有很丰富的发现,不过,我越探索,却越认为我目前的心得,不过是宝藏的一小角,我觉得,针对“心灵领导”、“领导心灵”这个课题而言,佛教真是一座宝山。’
  他说:‘你能不能讲具体一点?你说得这么模糊,我实在有点受不了,到底你有什么具体的心得?’
  我说:‘以经营管理的语言来说,我的第一个心得:“佛”之所以能让信众由衷追随,就是因为祂能真正满足信众的需求,而祂之所以能真正满足信众的需求,就像您刚刚说的,祂是一位“过来人”、是一位“明眼人”,祂自己能先“自觉”,再“觉他”,才能真正解决追随者的困扰、教导追随者、协助追随者、满足追随者、让追随者衷心信服。’
  他问:‘你能说得简单扼要一点吗?’
  我说:‘简单说,我整理出这么一条假设前提:探索自己的“领导心灵”(“自觉”),是领导部属“心灵”(“觉他”)的快捷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509422@qq.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从‘忏悔’启动‘心灵修行’
下一篇:“正而不邪”的“学习成长”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自觉觉他”的领导】相关文章
【“自觉觉他”的领导】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