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0-02-28 16:35
这段时间,我和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如何从佛教的修行经验,发现提升‘领导心灵’的途径?”,我也将部份内容整理出来,连续发表于专栏,这几篇文章,引起了另一位我们共同朋友的注意。
这位朋友,也从事企业顾问工作,他笃信佛教,对“领导心灵”这个课题也颇有兴趣,所以,我们就邀请他一起讨论。
不过,他有一个条件,他要先检核我“学佛”、“修持”的“做法”、“想法”、写文章的“动机”是不是“如法”?我认为,能够接受他的“检核”,实在是一件大好之事,所以就欣然接受。于是,他提出了许多深入的问题,花掉我们不少时间。
这中间很多都涉及“宗教”,我想,我就不方便谈。
谈话结束前,我不禁好奇地问他:“您问这么多问题的动机是什么?您是不是也给我一个讲评?”
他说:“以是同修的立场,要是发现你学佛不如法、所言背离佛理,我就应该提醒你,以免误导读者,以免‘造业’。”
我感激地说:“谢谢您,我才刚开始学佛,今后要请您多多指导、指正,多给点意见。”
他说:“不客气。”
接着他告诉我,他对我的一些综合观察:“从‘忏’入手,是学佛的一个好方法,‘忏’越强,心灵精进的力量就越强。我相信,你呼吁企业主管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重视自己的‘终极幸福’,就是这个道理。”
我说:“没错。”
他接着说:“你在‘自省是未来的预言’这篇文章中,所谈的就是‘忏’,你不是只依‘仪式’、‘形式’去‘忏’,你还随时‘自省’,我认为,你这样的做法很积极。”
我说:“谢谢您的肯定。”
接着,他说:“你在‘让愿来领航’这篇文章中,所谈的就不太像一般所说的‘忏’,不过,你认为‘改过’、‘改善’是‘忏’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让自己的‘愿’成为自己‘改过’、‘改善’的‘动力’和‘助力’,应该也还说得过去。”
我认同地点点头。
接着,他又说:“你在‘透过觉悟开拓心灵的自在’这篇文章中,所谈‘忏’的‘源流管理’,你把‘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忏’结合在一起,虽然和一般讲法不同,但是我觉得,这个做法应该相当有效。”
他接着说:“我觉得,你谈‘忏’的这几篇文章,所给我的印象,基本上都很积极。”
我说:“谢谢您。”
他又接着说:“不客气,你在‘透过觉悟开拓心灵的自在’这篇文章中,谈到从自己‘想要’、‘喜欢’的念头中,去发现隐藏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贪’念,有关这个课题,证严法师曾经讲过很有名的这么一句话:‘我们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我想,这可以提供你参考。”
我说:“谢谢!”
最后,他说:“你在‘透过觉悟开拓心灵的自在’这篇文章中,你也提到‘觉悟’这个做法,正如你所说,‘知道之后,还要真正体验,才叫觉悟。’,这是提升‘心灵’很有效、很重要的做法。”
到此,他对我的“检核”工作,终告一个段落,答应加入我们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