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6-04-22 08:38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二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中每小题1分,共48分。)马克?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北史?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当时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B.地方官员负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任务C.国家制定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D.重农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 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班A.豪党之徒兼并土地 B.社会风气过度奢靡C.徭役负担过于繁重 D.权力介入经济过程据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从材料可知万历年间A.潞安府为当地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分管地方监察B.政府对铸币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秩序混乱C.“制钱堆积不能行”主要是因为当时铜钱铸造过多D.部分官民唯利是图,铸钱质量低劣,社会危机深重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中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作者高度评价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1977年10月7日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C.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为改革开放造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A.代议制民主B.总统制政体C.两党制特色D.联邦制机制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引自《共产党宣言》)这段论述表明A.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B.无产阶级队伍是从市民等阶级阶层中得到补充的C.扩大产品销路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D.工人革命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18世去2000英镑,A.对殖民地的掠夺B.大规模商品输出的回报C.贩卖黑人奴隶D.海外资本输出的回报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C.刺激出口 D.大规模销毁农产品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这表明当时法国A.运用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B.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C.采用了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 D.确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