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检测题(附答案)
逍遥学能 2013-01-28 14:03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1949 年周恩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结盟政 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结合1949年我国的外交方针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不结盟政策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
答案: C
2.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主要表现在( )
①政治上不承认 ②经济上封锁禁运 ③军事上包围威胁 ④制造“两个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根本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也就谈不上制造“两个中国”,所以④错误,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答案: A
3.新中国首次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外交行动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派代表团参加日 内瓦会议
C.派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D.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析: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就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答案: D
4.1954年6月,周恩总理应邀访问印度,此次访问( )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4年6月,周恩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 案: B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 )
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B.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C.指导处理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D.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本题变相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因为它适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答案: A
6.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 在( )
A.在会议陷于僵局时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化建议
B.起草了会议的一系列重要件
C.推动达成《万隆公告》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A项符合日内瓦会议,B项不是最主要的体现,C项与此无关,D项是 其意义。
答案: A
7.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针对( )
①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②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③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④印度支那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解析: 依据题意,④印度支那问题是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内容,应排除。
答案: B
8.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万隆会议得以顺利进行,下列不属于“万隆精神”的是( )
A.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B.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C.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D.发展各国人民友好往以及保卫亚非和世界和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中中国和亚非国家在帝国主义干涉、与会国矛盾复杂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取得会议成功所呈现的精神。结合万隆会议的背景、过程、结果去分析、理解、 归纳即可得出正确答案。C 项是与会国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会议的精神。
答案: C
9.对下列四幅图片理解错误的是( )
A.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
D.新中国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本基础知识 的理解和识记能力,D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10.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另起炉灶”的方针 ③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④“一边倒”的方针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 D .①②③
解析: 本题以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至今仍富有生命力。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
一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二 200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 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3)“求同存异”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 第(1)问,思考“异”要从与会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着手,“同”要从与会各国在历史上的共同遭遇和面临的相同困难等入手。回答第(2)问的“情况”时,一要说明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二要指出与会各国的分歧;关于作用,较为简单,只要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要 指出二者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灵活运用
答案: (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作用:使会议向团结反帝的方向发展,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3)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