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6-04-07 09:14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科学而合理地利用教材、开发教材时,创造性地设计课堂问题至关重要.
一、“问”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改革,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设恰当有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教材中采用了细胞分裂的例子引入新课题,对于这种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教师只以讲授为主,难以让学生知其义、明其理.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重新设计,采用折纸的方法来引题.一上课,老师拿出一张白纸问大家:“同学们,如果把这一张纸对折20次,它的厚度是多少呢?”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发言,“一厘米”、“2厘米”、“一尺”,但都没有超过一米.接着,老师告诉大家:“厚度可达到几层楼那么高”.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音刚落,全班同学沸腾了.“不相信”、“不可能”、“胡说”,各种否定的语言都用了.因为依据学生日常体验,一张纸太薄了,不可能与高楼相提并论.接着告诉学生:“科学是要讲实事求是的,现在我们先通过实践,动手来折一折,算一算,求出厚度检验一下,问题不就解决了?”,统一了目标,提高了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拿出纸折了起来.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对学习感到兴趣,学习起来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要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充满知识欲望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捕捉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如: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现准备把它分成形状相同的四部分,并种植不同的花草.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分?.在问题探索中,全班同学气氛热烈,大胆探索,师生交流畅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点评、矫正,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问”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这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当前还有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一是设计问题太难,学生无所适从,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情绪低;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经思考,对答如流,特别是一些口头语言“是不是、对不对”,问题的答案已经出现还去提问,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养成了学生学习流于形式、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问题:概念性问题的提问要找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回答,这样有助于他们明晰概念.如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对顶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它的坐标将如何变化等.总结性的问题,如点平移的规律、多条直线相交对顶角对数公式的总结等,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探讨的机会,让每位学生手、耳、脑、目并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上课时还存在这样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教师为便于课堂教学的进程,提问主要集中在几个学生,这些学生一般程度较好,致使大部分学生总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问我”而不去积极思考,这样“鼓励了一小部分,打击了一大部分”.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问学生“这道题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证明的”等,这些问题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所适从,他会马上放弃.应多问一些“通过计算或证明这道题你想到些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用脑,都能说出自己的一些收获,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有所收获.
四、“问”要有超前意识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培养学生对所学问题一见钟情或情由独衷的问题,如:初中代数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老师在始教应用题时,特别是解决关于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问题、买卖物品打折问题,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你们到银行存取过款吗?对利息和利税了解吗?请了解并记录有关问题,……你自己或随父母到商店购买物品时,你算过帐吗?”等等,由于上课前,学生已提前思考、问询或者提前体验过,上课时学生各抒己见,困难的问题就迎仁而解了.
五、“问”要有鼓励性
每个学生都是有情感、有自尊的活生生的人,由于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性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语言组织要有竞争性、鼓励性、肯定性,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允许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并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可爱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促使他们更乐意深入钻研问题.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认真钻研新课程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问"挖掘教材、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他们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他们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力争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杨会芹
相关链接>>
1、决战2015高考数学之五月冲刺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全国2015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