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1-12 12:15
说到非专业催眠大师,中国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人物。
从其出山伊始,诸葛亮就显示出非同凡响的功力。妇孺皆知的“三顾茅庐”,可视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也是最成功的个人炒作;同时也是一则堪称典范的类催眠案例。通过这次个人炒作,27岁的诸葛亮彻底征服了刘备及其刘备集团的所有成员。使之一上任就手握重权,也就是说刘备集团的军事指挥权就归他所有了,一直到他病逝。
让我们来看其整个操作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整个催眠过程。
●前期的舆论准备
在诸葛亮还没有任何业绩的时候,江湖上已有传言了,那就是“伏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高士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在刘备落难之时对刘备说过。在刘备十分信赖的徐庶临行之前,又十分郑重地向刘备作了推介。《三国演义》中是这么描述的:“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此人有经天纬天之才,盖天下一人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刘备听了这番话后的反应,《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是“似醉方醒,如梦初觉”。我们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我们认为,刘备不是“醒”了,而是“醉”了;不是“觉”了,而是“睡”了。在既未见其人,更没有见到任何业绩的情况下,在刘备心目中的诸葛亮已是一个被“神化”了的形象。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不惜放下“皇叔”的架子,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见一个按其年龄推算大约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小伙子。
●炒作的序幕
这个序幕很长,但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地制造悬念,不断地烘托气氛,不断地吊刘备的胃口。人类的基本心态是:愈是不了解的事物愈是想了解。愈是得不到的东西,欲望愈是强烈。中国古代读书人认为最快乐的事莫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禁书的最大魅力在那里?也不一定是这书有多好,而是在于很难得到。难得到的、得不到的,每每就是人想得到的。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叫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诸葛亮很懂得这一心理学原理,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第一步是对徐庶的断然拒绝。《三国演义》中写道:徐庶与刘备分手后,担心的孔明不肯出山帮助刘备,便到诸葛亮那里去说情。谁知诸葛亮断然拒绝,并且连基本礼仪都不顾,拂袖而入。给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我不是你的替补队员!
这时诸葛亮如果应召而去,那他在刘备心目中的价值就不会很高,人们珍惜的是很难得到的东西,而不是送上门来的货色。诸葛亮断然拒绝的不仅是对徐庶而且还包括刘备发出一个信号,我不是那种登个广告就能招来的人物!召之即来,不是我的市场价值!这种断然的拒绝,更让刘备为之痴迷,得到诸葛亮的欲望也随之而腾升。
第二步是让司马德操再到刘备那里去点一把火。司马德操看似闲闲而来,其实却是身负使命。他先是介绍诸葛亮的平生之志——自比管仲、乐毅。在受到关云长的置疑之后,作为高士的司马德操也不与之争论,而是顺着关云长的语气将话锋一转,作出一个更为惊人的类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得到的效果是“众皆愕然”。至此,氛围的烘托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可以想象得出来,刘备还没有见到诸葛亮,但已被弄得神魂颠倒,心驰神往。于是,他急不可耐去要去见诸葛亮。此时的刘备,已开始进入催眠状态了。
第三步是利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刘备实施催眠。从自然环境看,隆中景物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皇交翠。”这显然是个隐士高人之所在,智慧谋略之温床。再从人文环境看,这里的农夫,也是饱受文化熏陶。唱出来的歌,也不是乡音。“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农人尚如此,何况高士乎?进入到这样的情境以后,刘备不能不为之感染,想见到诸葛亮、想得到诸葛亮的心情也更为迫切了。
第四步是给刘备泼一盆冷水。刘备来到诸葛亮的家,见到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一名童子。刘备说了自己的一大堆头衔,童子却说自己“记不住”。问诸葛亮到那里去了?回答是“不知道。”问诸葛亮什么时候回来,回答还是&ldquo 潜能开发;不知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小子是不礼貌的。可以推测,没有诸葛亮的授意,这小子是不敢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向刘备泼一盆冷水呢?我们以为,这是诸葛亮谋略之一部分。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盆冷水,实质上却是一瓢油。这盆冷水、或者说这一瓢油,让诸葛亮这个已经被神化了的形象又加了一层光环,此时的刘备,已经“晕了”。诸葛亮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又倍增了。
第五步是让“好事多磨”。俗话说“好事多磨”,这句话从另一个层面来理解即是多磨的才是好事。诸葛亮深黯此道。让刘备一次又一次地遇到以为是诸葛亮的人,结果却又不是,而这些人个个都是才华出众之人。一波三折,诸葛亮已基本完成从人到神的前期炒作工作。大戏即将开演。
●终于见面了,刘备被诸葛亮彻底征服
终于见面了。诸葛亮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身价,也为了从一共事开始就要让刘备给予他足够的宽容度。继续对刘备实施催眠攻势。
刘备十分珍惜与诸葛亮见面的机会,一开始就显得很老实。见到开门的童子,也十分客气地说:“有劳仙童转报,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还是不客气,说:“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潜台词是,你就等着吧!刘备只得老老实实地等着,惹得张飞差点要放火。好不容易醒了,却又问:“有俗客来否?”请注意:是俗客。又去更衣,让刘备继续等下去……
姗姗来迟的见面终于来临了。此时的刘备已完成进入到了催眠状态。在不知不觉之中,仿佛是在与神对话,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言听计从!《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的首战是博望之战,我们说是隆中之战。没有这一战的完胜,就没有以后在刘备集团中的绝对军事指挥权,就不能开创自己的千秋伟业。其实,只要我们冷静地想一想,诸葛亮是真的不想到刘备那里干点事吗?肯定不是。要真是那样的话,他干嘛要为刘备而不是别人搞战略规划——隆中对。他是想去,但不想轻易地去。他对自己的才华有足够地认识,同时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得到充分地认可。于是,便设计了一幕经典的催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