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1、选出对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有误的一项。
种豆南出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本诗表现陶渊明田园之乐与归隐之趣。
B、“种豆南山下”,起句平实,用语平淡,一如老农口语。
C、“荷月带锄归”,勾画了诗人的愉快和自豪。
D、“但使愿无违”,表明诗人别无所求,只望丰收。
2、选出对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有误的一项。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圊,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A、这首五律描绘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
B、首联写出了一个姓田的老朋友的盛情相邀。
C、颔联中“绿”、“青”写色彩雅,“合”、“斜”写形态美。
D、尾联“就菊花”三字再聚时令,更写诗人志趣。
3、选出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A、这首七律是写诗人骑马春游西湖的感受。
B、颔联“几处”写春早莺稀;“谁家”,见燕问人,饶有。
C、颈联用“迷人眼”写花之“乱”,用“没马蹄”写“草”之“浅”。
D、尾联用“最爱”把诗人心迹坦露,一“绿”一“白”细描作结。
4、选出对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岸排闼送青来。
A、这首七律称赞邻居高雅情趣。
B、“茅檐”用借代手法写庭院。“自栽”赞亲手伺弄花草之勤。
C、“护”、“绕”、“排”、“送”,拟人手法写山水对高洁主人的情谊。
D、“护田”、“排闼”用典不露斧痕。“送青来”,略写庭院里花多而缺少“青色。
5、选出对陆游《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七律紧扣一个“游”字描绘优美乡景,赞颂纯朴的乡情。
B、首联“足鸡豚”,写出年成丰收与乡民好客。
C、颈联蕴含生活哲理,“暗”,写夜晚之景,“明”写白天之游。
D、尾联“夜叩门”写作者再游之兴,与孟浩然“就菊花”结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6、选出对曹操《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7、选出对王湾《次北固山东省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一二句中的“客路”、“青山”流露出飘泊羁旅之情,一个跋山涉水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B、三四两句写江面景色:江潮涨涌,江面宽阔,波平浪静,轻舟乘风扬帆面行。“阔”字表现出诗人视觉的独特感受,炼字极见功夫。
C、五六两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大江日出的壮景,用字精警,句意新颖,自然而有情趣,极具艺术魅力。
D、 七八两句即景生情,真情难得还在家乡,急切盼望洛阳的亲友写信来,以求慰藉。
8、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爱到涤荡。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9、选出李清照《如梦令》赏析有误的一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一二句中的“常记”表明往事难以忘怀,“沉醉”透出作者心底的欢畅。
B、三四句中的“误入”是点睛之笔,尽兴游玩后,天色已晚,只好从亭子里恋恋不舍地回到船上。
C、“争渡”句是叠韵,写出了浆声、水声、人声;“惊起”句写船忙、鸟叫、人笑,湖天皆声,人鸟俱乱,格外刺激迷人。
D、这首词描叙了春日游玩、尽兴而归的一个片断,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10、选出对辛弃疾《西江月》赏析有误的一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整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夏日夜图,表达了作者企盼丰收的情怀。
B、词的上片写幽静迷人的夜景。“说丰年”,是作者聆听农人乘凉畅谈丰收的喜悦。
C、下片描写了山雨欲来,茅店躲雨的惊喜心情。“两三点雨”,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D、全词用了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等表现手法,生动、活泼、欢快、灵活,让人们品味到了农郊野外的清新的泥土气息。
第二册
1.选出对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 (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交代了送别之地和到任之处。举目千里,无限依依,点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情。
B.颔闻承上联而来,你我同是远离故土,作客他方,彼此都是一样的,安慰朋友,不必悲伤。
C.颈联转叙别后思绪。“存知己”、“若比邻”给友人以深情安慰和富于哲理的启迪,慷慨而别,鼓舞而去。
D.尾联转入眼前叮咛:如果没有作为,常年奔波,连儿子、女儿都要哭得泪湿手巾的。
2、选出对崔颢《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 (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金黄鹤楼。黄鹤一丢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这首七律写诗人登楼临江,极目远眺,追思神话,一面赞叹山川的壮美风光,一面流露了作者失意的痛苦。
B.前四句主要写黄鹤楼的命名由来及凭吊之感。仙去楼存,白云常在,形象而含蓄地概括了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哲理。
C.五、六两句写登楼远望所见的一派草树繁茂景象:晴日当空,汉阳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萋萋。
D.七、八两句以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作者想回故乡而又无船无桥渡江,让人顿生乡愁。
3.选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错误的一项: (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了作者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
B.三、四句连用典故,“翻似”二字,简描旧友被害情状。抒发诗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表达长期被贬后的人事沧桑之感。
C.五、六句写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D.结联在酬答白居易的感情时,明确表示振作自持的态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豪迈情绪。
4、选出对杜牧《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 (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这是一首感时愤世之作,借前代亡国之音,讽刺晚唐时期社会风气的衰退淫靡。
B.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交融在一起,勾画出一幅夜色迷茫、凄清衰飒的气氛。
C.第三句,表面斥责无政治头脑的“商女”,实际上暗讽唐代统治者不知亡国之恨。
D.尾句“犹唱”二字是以曲笔写深意,暗笑商女曲目不多,老是唱着那首《玉树庭花》。
5、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6、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 ( )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7、选出对李煜《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 (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A、这首词写秋夜独处,离愁满怀。“相见欢’这个题目,暗喻词人恋恋不忘昔日那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
B、上片主要写景,依次点出人物、地点、时间、环境、季节,十分精练。一个“锁’宇,是尽传囚苦之情的点睛之笔。
C.下片直接抒情。“剪不断,理还乱”,以有形喻无形,巧将无形的“家国之思”化作可“剪”、可“理”的有形物体。
D、最后一句,是词人的深沉感叹:痛定思痛后,心中留下的仍然是说不出滋味的愁怨苦涩。
8、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梁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
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水“渠”,何来这么多清澈的水流,实叹之源无穷。
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
9.选出对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有误的一项: (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蓬蓬。
A、这首词借一农家之景,展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农村祥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B、上片先画农家全景:茅檐矮小,容膝易安;青草溪边,目涉成趣;白发老农,醉里欢容,谈笑相悦,声情摇曳。
C.下片写农村劳动生活具体的片断,三个儿子各具风貌。“最喜”出一特写镜头,细描小儿耍无赖的“卧”态馋相。
D.全词语言清新,不事雕琢,情调明朗。人物声音动作,如在目前,种种情状,栩栩如生。
第三册
1、选出对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开篇点题,交代了诗人轻车简从,只身前去“居延”一带慰问将士的使命。
B.颔联描状出征途迢迢,行程艰苦。“征蓬”喻其万里行程;“归雁”是以南雁北飞思归故里,暗示出将士厌战思乡之情。
C、联勾勒了大沙漠上孤烟垂直,浑圆的落日与涛涛黄河交相辉映的奇异壮观景象,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中。
D、尾联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歌颂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情的赞美。
2、选出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读有误的一项:(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作者取景于飘泊无定的杨花和啼血的杜鹃,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景中寓情。
B、次句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含蓄地表达了对王昌龄处境的同情。
C、后两句抒情:我让那无上的朋友,带走我对你的同情、安慰,我希望君王早日让你离开那荒凉之地。
D、全诗构思奇巧,形象鲜明可爱,一片挚爱真情寄寓其中,这是诗人正直、坦率、待人热诚的性格的写照。
3、选出对杜甫《春望》赏读有误的一项: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伤乱思家之情。睹物伤情,由家及国,由己及人,感情沉郁,富有感染力。
B、第一联形象地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国家残破,城池荒凉,人民稀少,长草遍地。
C、第二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倒装的句式,概括诗人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D、最后两联道出了诗人的企盼:烽火不断,道路阻隔,要得到家人的一本书,又谈何容易,日思夜想,头发都白了。
4、选出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读有误的一项: (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富有哲理:站得高,望得远,胸襟博大,见识就高明。
B、一二句叙事,气度不凡,活画出诗人当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狂傲的性格。
C、“千寻”千百次寻找。诗人一登上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
D、三四句借题发挥,充分表现了这位踌躇满志的青年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与乐观自信的精神。
5、选出对赵翼《论诗》赏读有误的一项: ( )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A、这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提出了诗人的观点:诗歌创作一定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B、“万口传”肯定了李、杜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他们流惠后人,功居至伟。
C、“不新鲜”意味着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李杜诗歌有些过时。
D、“各领风骚”强调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应当立足时代,推陈出新。
6、选出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读有误的一项: (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舟行。
A、首联交代了游踪来去。“从”字似说江水情意深长地陪伴自己来楚地漫游。
B、颔联“平原”“大荒”生动地写出了长江流域景物的特征,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楼”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有静有动,恢宏飘洒。
D、结联用拟人手法对故乡的山水万里相送的深情,表示婉惜,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缠绵深挚。
7、选出对刘禹锡《秋词》赏读有误的一项: (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A、全诗充满着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意境悠远,语言直朴自然,风格昂扬,感染力强。
B、首句欲扬先抑,写其对古人悲秋的普通感受,表示赞同。
C、次句直反其意,表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的反传统的思想感情。
D、三四两句抓住秋空晴朗的特点,以一鹤冲霄加以渲染,突出一幅天高气爽的开阔图景。
8、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9、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0、选出对苏轼《浣溪沙》赏读有误的一项: (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全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雅淡凄婉;下片即景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
B、上片一二句用明朗的色彩描绘了秀丽的春景。“净无泥”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欢乐和浓浓的游兴。
C、“潇潇暮雨”交代了气候与时间,烘托了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冷环境和悲凉心情。
D、下片抒发感慨。“无再少”“尚能西”“唱黄鸡”暗示出诗人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
第四册
1、选出对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读有误的一项: (C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A、首联以“清晨”、“初日”点出游寺时间,以古寺“、“高林”烘托幽深气象。
B、中间两联抓住寺中独特景物,运用以静显静的表现,塑造了一个幽深奇静、自然高远的境界。
C、末联妙笔传神,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和尚们忙碌的生活。
D、全诗静态动人,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曲折委婉地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沉郁心情。
2、选出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读有误的一项: (C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用“朝奏”与“夕贬”相呼应,表明意外获罪之迅速,被贬之遥远,令人怨愤。
B、颔联申诉了诗人因忠获罪、非罪而远贬的无限伤心与愤慨。
C、颈联即景抒怀,大雪封山,有家难归,表现了英雄穷途末路的悲戚。
D、结联情调凄楚,以收埋尸骨的后事相托,蕴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愤激情怀。
3、选出对夏完淳《别云间》赏读有误的一项: ( B)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首联是递进关系,“三年”与“又”联用,点示出离乡之久、思念之深、永别之憾。
B、中间二联抒写悲恨之情:颔联着眼于家事,是私,颈联着眼于国事,是公。
C、尾联于悲恨中忽见慷慨之情,面对死亡,没有沮丧,表达了诗人久死不悔的情操。
D、全诗哀而不伤,催人泪下,又教人振奋,充满了悲壮豪迈的气概。
4、选出对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读有误的一项: ( C)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对天上仙境的幻想,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下片写望月怀人,感慨人生的离合无常,表现出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上片借月抒写欢欣,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人月双济,温馨而恬静。
D、全词执着现实,怀念亲人,构成豪放而空灵,抑郁而旷达的艺术特色。
5、选出对李清照《醉花阴》赏读有误的一项: ( B)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上片以委婉含蓄的手法,写秋凉情景,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苦苦思念之情。
B、“销”流露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凉初透”暗示了气候的寒冷。
C、下片写重九感怀,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D、“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愁之苦,物我交融,创意极美。
6、选出对李贺《雁门太守行》赏读有误的一项: (C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首联上句写敌兵围城,军情危急,下句写将士甲光赫耀,士气高昂的情景。
B、第二联以强烈的声响和浓艳的色调勾画了一幅接战前夕特有的肃杀氛围。
C、第三联多侧面的描写了悲壮惨烈的血战场面,暗示将士疲惫,战争失利。
D、第四联以慷慨赴难作结,讴歌了广大将士爱国忠君、誓死如归的可贵品质。
7、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D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列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8、选出对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赏读有误的一项: (C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前三句一词一景,勾勒出古道之苍凉,西风之萧瑟,瘦马之疲惫,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
B、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一语是全篇的主旨。
C、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有正面有侧面,笔法灵活。
D、全曲用托物寄情的写法,道出了悲秋之感,怀古之情,伤离之绪。
9、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B)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前三句描绘潼关周围的景色及形势。“峰恋如聚”写众峰耸立;“波涛如怒”言黄河汹涌。
B、“望西都,意踌蹰”引发感慨,既有对秦汉盛世的怀念;又有对王朝更迭的惋惜。
C、曲末四句,精警遒劲,用极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词人对历代受苦受难民众的深切同情。
D、这首小曲借“怀古”讽今世,鞭笞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
第五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捐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重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初中化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歌行体古诗借对暴风雨中茅屋的描写,表现了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2.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自然环境的遭遇与社会环境的煎熬关联起来抒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用了双关手法的词是: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升华了全诗精神,说明诗人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胸怀。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这首七言绝句抒发了_______________,流露了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第一句中“何不”二字,极富气势,有________之意,暗示________和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境。
3.“若个书生万户侯”句将“带吴钩”的形象一下顿跌为“书生”形象,从反而衬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必要与急切。
4.全诗的艺术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1.这首小令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女子____________的情怀。
2.“独倚”二字,既写女子的_________之情,又写好_________之态,与后句“千帆”暗成对比。
3.“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4.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七绝抒发了放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僵”一“孤”,写诗人__________;一“思”一“戍”写诗人___________。
3.把全诗推向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梦”,耐人寻味,“梦”变宾为主“入”诗人之神思中,既写____________,又含______________。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七绝写诗人辞官离京的感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首句用“浩荡”修饰“离愁”,使离愁有了形态,写诗人_______________。“向日斜”,写时间,烘托离愁,还暗含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以“落红”为喻,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
4.诗人一反对“落红”而落泪的格套,用一“化”一“护”使全诗______、______。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五言古风,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________从而领略到___________________。
2.“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二字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4.陶诗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五言律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2.颔联中“蒸”字,显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撼”字,衬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和尾联中一“济”一“羡”,表达了的志向,而又表达得________、_______。
4.全诗所用修辞手法,除了对偶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饲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自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歌行体古诗以行路难来描写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
2.开篇夸写宴席之盛,是反衬“不能食”,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四个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用典喻己,增强信念和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发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万,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本首叙事诗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个描写妇幼上阵忙麦收的动词是:_____、______。诗中“蒸”、“灼”,写出了__________,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对农家的_______描写,这与诗人在《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诗作由面到点,由叙转议。直抒对农家同情关心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于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同时也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表现为:①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
3.下阕抒情。其情爱国思乡,把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的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册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王维这首五言律诗描绘出江汉______________景色。
2.含联最有山水画之趣:“天地外”,写江水的__________;“有无中”,写山色的___________。
3.颈联巧用动与静的错觉来渲染水势,用得精妙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______,本句用了________与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尾联用典不露痕迹,其中“醉”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本诗中用“烦忧”,写出作者精神上的苦闷,又用“逸兴壮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万里送秋雁”,用一幅壮阔明朗的秋空图,展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
3.“欲上青天揽明月”,用______修辞手法,用神奇博大的意象,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透出诗仙风骨。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辞格,虽写出了诗人________,但“抽”“断”“举”“销”,也写出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
浣 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通过摄取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触人愁绪之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有感慨。
2.本词虽情绪低沉,但节奏和雅,一组对举词平添情趣:____与____、____与____等。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写“花”写“燕”,也含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径虽“香”,人却“独”,愈衬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也委婉地表达________________愿望。
2.“左牵黄,右擎苍”,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其中“黄”、“苍”,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3.词中用典贴切:①看孙郎,写出____________;②遣冯唐,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中作者追忆了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表现了____________悲愤。
2.本词上片写出了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雄壮场面。
3.下片写作者豪情万丈,寄托理想的两个动词:_______、_______。
4.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_____句为第一部分,后_____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
关 睢
《诗经》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 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作比句是: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 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俟。?洄从之,道阻且右。?游从之,
宛在水中 。
1.这首诗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多侧面地写出对意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诗中写“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既__________________,又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主要用“赋”的手法,反复铺排描写,渲染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环美。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于役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1.本诗紧扣一个_____字,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主要用_____的手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部分从侧面反衬,写人无归期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之何勿思”,用_____问,极言____________________。“苟无饥渴”,写思妇退一步表达________与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