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2-12-28 11:27
一个再用功,他在上学到的也是十分有限的,而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有的生虽然上了,但在岗位上却贡献平平;有的没有考上的生,参加之后干一行,能一行,做的贡献却不小。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一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后者有比较宽广的面,因而适应比较强。同样一起上课、作业、,为什么会出现有的人面广,有的人知识面窄的现象,应该怎样扩大知识面呢?这就牵扯到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调节了。
有了自我调节能力,不仅对知识方面可以进行调节,对能力、情绪、身体、环境诸方面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本章介绍如何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的自我调节
和人类的知识海洋相比,中学课本里所给予的知识确实是太少了。中学生应该怎么办?方毅同志在会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同学们时曾经讲过:“少年一定要不断地求得前进,不然就会成为王安石所写的《伤仲永》里的方仲永,最后同普通人一样。你们要知识面广,我不赞成搞得很窄。学理科,应当学点工,还要懂点文学和史地。司马迁说过,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走的地方多了,名山大川看得多了,眼界就开阔了。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这是行万里路。还有读万卷书,就是知识面宽。学理工科的不能不懂,除了看专业书之外,面要广,不要只读一本书。要多读书,多读杂志,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少年班要精于一行,博览群书,要好,又要身体好。你们要学严老严济慈教授,八十岁了,还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不光是打球,还可以打太极拳。”
★能力的自我调节
我们的中学生,不应该是只会读书、只会考试的小书呆子,而应该是朝气蓬勃、立志成为管理国家、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
从这一点来讲,学生干部就要占点“便宜”。有人说,当学生干部会影响学习,成绩会往下掉。这种现象有,但是,如果说当了学生干部就必然影响学习,这种说法就不科学了。严格地说,是由于学生干部没当好,才影响了学习成绩。当好了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会双丰收的。
天津静海一中的李艳辉同学,当过校学生会干事、班团支部书记、班长。他说:“当学生干部有得无失。有人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下降是由于工作量太大。其实这是工作、学习的关系没处理好。相反,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自尊心常常会激发自己奋发向上。”
一年,李艳辉连续出外开了几次会,确实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期试成绩排全班第八。干部的自尊心促使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到期末便跃为全班第一。此后,他一直保持了这个成绩。同时,当学生干部,每过一阶段,总要写几份工作总结,这在客观上锻炼了他的、概括能力,反映在上就是他的答题的条理性比别的同学强。因此,李艳辉同学感到当学生干部有得无失。
河北辛集中学文科班的团支部书记史敬平同学,曾专门写了一篇《我对做学生干部得失的看法》的文章。他认为,做学生干部,加快了自己思想上成熟的步伐,促使自己在学习上的高标准高要求,培养了自己谦虚诚实、顾全大局、任劳任怨等良好品质。他还专门提到,学生干部经常要组织各种活动,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史敬平原来比较害羞,生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如今召开大会,他讲话心不慌语不塞,有条有理;他懂得干部的威信来自出色的工作,于是摸索着改进工作:为了做好工作,他还学习多种技能。同学中,有的爱唱,有的爱画,有的爱来两句古诗,史敬平就向他们学。他说:“如果我自己对这些方面也多少懂一点,就容易和同学接近,建立友谊,有助于工作。”史敬平认为“当干部可以加快自身各方面成熟的步伐”。
★体质的自我调节
“的身体是学习的保证。”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知道、都赞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认真照着去做。南京光华门中学的冯珑珑同学就经历了“误事—不觉悟—自我调节”的过程。
冯珑珑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出生后九个月,发过一次高烧,休克过去。经过八个小时的抢救,方才脱险。珑珑长大以后,经常生病发烧。但是,天真的珑珑认为:只要有毅力,身体有点病没关系,抗一抗就过去了。
可是,这种蛮干的思想误了珑珑的大事。
1977年底,珑珑在读。听到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的消息,就报了名。不料临考的时候,生起病来,高烧不退,没考好,落选了。但是珑珑并没有觉悟,认为发烧生病和考期不过是偶然巧逢,决定第二年再考。
1978年,第二期少年班又招生了。冯珑珑憋足了劲,准备一举。没想到,他又生病了,临考前一天才出的医院。由于身体极度虚弱,在考场上无法坚持考完。他,又名落孙山了。
经过两次挫折,珑珑终于觉悟了:没有好的身体是担负不起繁重的学习任务的。
于是,珑珑自觉地进行了自我调节,跑步、做操、打排球、踢足球。平时好静的珑珑,一下子成了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他的精力逐渐充沛起来,力大大增强,身体越来越结实,成绩也逐步上升。一年之后,他第三次报考少年班,以全国少年班考生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少年班。
进入少年班以后。珑珑仍旧坚持体育锻炼,成了少年班足球队的主力队员。1982年9月,他满19岁,刚读完大学三年级,就提前两年考上了研究生。珑珑因病耽误的两年时间,到底让他夺回来了。
真的,对珑珑来说,他学业上的成功,与其说是勤奋的结果,还不如说是他经过自我调节之后,进行体育锻炼的结果。
★爱好的自我调节
苏步青教授是著名的家,还写得一手好诗。
苏老说:“这是我的一种业余爱好。如果整天钻在数学里,那脑子太紧张了,思想会僵化的。在业余读读诗,写写诗,调节调节脑筋,再去钻研数学,工作就高多了。”
数学家苏步青爱诗,地质学家李四光喜欢拉小提琴,英国家戴维喜欢钓鱼,法国家拉瓦锡喜欢打牌,意大利核学家费米喜欢爬山……这方面例子不胜枚举 学习规律。这些科学家们,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时候,不断从形象思维中得到启示和帮助,用文学、艺术、体育来调节自己的思维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样,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前进,我国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之中,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同志也需要了解自然科学。
因此,文理兼备,多几种业余爱好,实在是人才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可是,现在中学里,很早就分了科。学文科的不问数理化,学理工科的更不问史地。有许多同学,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门业余爱好,并自以为是集中精力专攻功课。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中学生在中学里还看不到它有什么危害,一旦错过了时期将来是后悔莫及的。
★选科定向能力
中学生到三年级的时候,就要考虑选科定向问题了。是报考文科,还是理工科?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由于我国大专院校绝大部分是以专业招生,进校之后转专业有困难,学生报考时填写志愿,真有一次定终身的味道。有的同学不会填,五个志愿,理工农医专业个个有,显然是不恰当的。那么究竟怎样来选择自己的学科方向呢?
1972年,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接受了一名台湾省去的研究生,名叫赵舞。赵舞跟杨教授工作了两年,表现很好,能力强,效率高,对计算机很熟悉,程序编得好极了。
1974年,赵舞就要毕业了。杨教授反倒沉思起来。他想到了自己当年来美国求学时选择专业方向的事:
当年,年轻的杨振宁抱着改变中国实验物理学落后面貌的志向到美国学习实验物理。学了20个月之后,导师泰勒教授让他改学理论物理。这一改,非同小可,两个月,杨教授就拿了博士学位,后来还得了诺贝尔奖金。他感到,如果自己当时不认识到需要变动,或者是校方不许可变动,那今天就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果。因此,应当选择最适于自己干的事来做,而所有的决心,应当随着对自己的了解而变动。
那么,今天的赵舞,要不要变动呢?
赵舞能力非常强,继续搞理论物理,自然可以做得相当好。但是,这是不是他最好的前途呢?目前,全世界理论物理学界的状况是“僧多粥少” ,搞的人多,能搞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少,成功的机遇也比较小。而在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里,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去献身,也容易做出一流的成果。对青年人才成长的强烈责任感,使杨教授作出决定,赵舞的最好前途是实验物理,而不是理论物理。
于是杨教授亲自写信推荐赵舞去布鲁克海汶加速器中心工作。两年之后,赵舞成了加速器极化问题方面的权威性专家。
这个例子虽然说的是研究生定向,但是其表现出来的三个原则,对我们中学生是同样适用的:
(1)选择自己最感的方向,这样潜力比较大,动力较持久。
(2)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方向,这样就具有奋斗的基础。不过,一定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才能是什么。
(3)选择若干年以后会有发展的学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才能,使你获得最好的成果,成为你若干个可能的前途中最好的前途,做出你若干个可能的贡献中最大的贡献。一句话,应当选择优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