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逍遥学能  2016-03-05 11:04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陶渊明《荣木诗亭》“总角闻道,百首无戍”。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牡丹亭》中有“忽有一生,年可弱冠,风姿俊妍”。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论语》中有“三十而立”。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论语》“四十而不惑”。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论语》中有“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是六十岁。《唐诗纪事》中有“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有珠”。  
古稀是七十岁。杜甫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因这句诗,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聊斋志异》中有“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期颐指一百岁。《聊斋志异》中有“儿福相,君亦期颐,更何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5年最新暑假学习计划表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水稻和黍,农作物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