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6-03-01 11:03
高三的生活由语数外理化生拼凑而成,铺天盖地的考试是一年的主旋律。高考这一年该怎么过?淡定、从容、踏实、专注的走过每一天。在高三的备考中,同学们要始终记得一句话,“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永远是知识,而与自己学,才能学到真正的智慧”。任何知识与题目都要亲自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所以,在高考备考这一年,我希望各位家长都能像奥运会冠军的教练一样,科学安排孩子的衣食起居以外,还要做好孩子的高考咨询指导专家:明确目标、调整方向、提高技能、夯实基本功。同时还要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帮助孩子强大内心,发挥出内在的智慧。
高三的专注,是针对不受外界干扰来谈的。高三的专注,来自坚定的意志,强大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专一!
有位家长曾经问过一个问题,说,暑假他答应孩子,如果孩子看书就满足他的愿望。结果,愿望家长兑现了,可是孩子的书没怎么看好。他为此非常苦恼,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自律的去学习。我给他的回答是,自觉自律来自专注。如果学生可以专注在所做的每件事中,自然会做的很好。但是如何让孩子做到专注。
从心理上,学生要丢弃三种不良情绪:放不下过去、担忧未来、思维混乱。
1、摒弃“患得患失”,专注当下
高三的课堂上,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专注。生物课上抢时间做几道数学题,物理课上偷偷地背几个英文单词……
高三的课外复习常常是一拿起语文书,就想起还有数学卷子没做完,做了几道数学题,又懊悔上次物理没考好,想多做点物理题……
时间就在这样“患得患失”中流逝,压力就在这“犹豫不决”间陡然增加。临睡时,还是要忍不住后悔:化学作业还没做完呢!
结果,越学越焦躁,越学越退步,最后,自我否定:我完了!
这样不专注的摇摆状态会让一些同学认为,我努力了,为什么成绩就不见提高呢?请问,你这样慌乱的学习怎么可能有效果?针对这种不专一,要严格要求“专时专用”,养成投入在一件事中的习惯,一段时期后,就可以调整到专一的学习轨道上来。同学们会发现:踏踏实实地听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做眼前的每一道题,最后的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专注于你的计划内容,专注于你现在所进行的学习,专注于每一道题的解题方法,只有专注才能把你从惶惶不安中拯救出来,才能让你有实质性的提高。
所以,高三的学习一定要专注,千万不要陷入到患得患失“选择性强迫症”的泥淖中。在挣扎着又想干这又想干那的时候,最好的时光已经悄然而逝,不如专注当下,相信进步就在不知不觉中。
针对时间不够:
让我们马上在考场上找回十分钟。考生习惯上一定要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并且还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用来检查是否有马虎错误,其实不然:首先不是非要做完所有的题,但做过的要正确作对。另外,即使你留了时间检查,在以秒倒数的压力下,还指望检查出重大疏漏吗?说白了,“留十分钟检查”这个习惯也是追求完美的“充分性思维”。但求做“考试”这件事的完整性,不顾最后的十分钟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另外,再次提醒你,你花了十分钟在上面所有文字中阅读到的信息,无非是在说一句话:思维的漏洞,能够也必须在第一次做题的时候就完全杜绝。所以,临场检查的意义并不大,反而导致做题时间更紧张;
2、移除“莫名恐惧”,专注眼前
上了高三,很多同学心里有块大石头压着。害怕每次考试,害怕时间越过越快,害怕离高考越来越近。为什么这么怕?觉得高考难,很多课本知识还没记住。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不如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做题速度快一点,都能让你崩溃。问及很多学生上高三的感受,最集中的表述是:就像在海面上漂浮,活着,但不知哪里是岸,哪天能上岸。其间的茫然和恐惧可见一斑。这次考试题难不难?我能不能答完?我能考多少名?考完之后的家长会,老师会说我什么?这些“莫名恐惧”围绕在高三学生的心头,挥之不去。
其实,这些恐惧如梦如幻,因为你的执着和无明导致。是你内心对目标的渴望和对结局的过度重视导致的。
我还记得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郑琦野同学,他是一位很有哲学思想的同学,而且绝对是全校的尖子生。但是在高考前的日子,我们一直有着短信交流,而他流露出来的一样是无助、焦虑和紧张。我也怕,真怕这个学生就这样因为恐惧,逃避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验。高考分数出来后,他考了682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在高考之后的高考心得中这样写到:Vision without action is daydream , action without vision is nightmare ,如这句话所说,人生若欲有所成,需要的是眼光或者说观点与行动的结合。只有在更高的落脚点审视,世界才能清明透彻,只有从更现实的角度去观察,实践行动才会脱离幻想。人生如此,学习亦如此。当我们真正拥有那样的vision 时,我们才会在当前的学习中看清该走的路。这条路世纪上只是通向一个目标。
能给我们这样一个现实而高远的眼光通常不是我们自己,在高考之前的岁月,充斥着身心的压力与复旦很难让我们能振作起来,所以,我们需要智慧的指引。智慧会让我们在解题的时候摈除许多枉相,而直达究竟。
这位男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相信,很多同学每经历一次考验,心智就会成熟一次,而他们的智慧在正确的引导下,会生成强大的力量。
针对来自于高考后果的压力:
你敢不敢先平静的接受一个最坏的结果:也许今年你不能考上最理想的高校。如果这个结果你能接受,那就没问题了,你完全可以第二年可以再考。如果你马上被再次复习带来的压力吓倒,那么,如果我现在就告诉你,你在一生中将经历的挑战和压力绝对将比“第二次考大学”更严重,难道你就从此不敢迎接生活?
还有,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开放,非常非常幸运的你,可以参加国外的考试,被全世界都知名的本科大学入取。例如美国有SAT考试,欧洲有 a-level考试。 其考试难度并不高于中国高考,而且你完全有机会拿到奖学金,从此经历完全不同但同样美好的人生。
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不读、或者不能读上最理想的大学。那又怎么样呢?这一点可以从马云的经历做个参考:上北大一直是他的梦想,而最终没有考上而去了个十分不理想的大学。但他现在开创自己的事业并乐此不疲。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越开放的心态和越完整的价值观,越有助于你把握好高考在你一生中的意义,并直接影响你在现场的实际表现。
3、驱散“胡思乱想”,专注知识
我说的“胡思乱想”,特指知识间的错误联系和做题时的前后纠结。
考场上经常有这种情况,本来已经做出了正确的答案A,可是又对自己的答案十分怀疑,想选择B,于是开始采用概率法、骰子法来进行最后结果的选定,把对与错放在一种完全与学习无关的平台上进行抽签实验,这样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其实,如果你能再多花3分钟,专注于审题,专注于寻找线索,专注于变换解决方法,也许你就能攻克这一难关!
经过长期传统复习和模考打击的考生,习惯于用且仅会用知识点做题,一旦在考场上找不到思路,马上先假设自己不行,潜意识里认为想不起来知识点就根本不可能解题。而这个说服并不完整。考生必须先假设自己能做出这道题,只是还没看清条件而已(注意,这里指的是英语,理综,而不是语文考试。)一旦看清条件,如果仍然回忆不起知识点,也可以用正确思维步骤和标准化考试自身的弱点,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甚至得到正确答案。这是每位高中生都应该具备的自信原则。
对于知识,也要专注:
理清“千头万绪”,专注重点
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处理很多不同事务,学习也是这样。在高三这已然很紧张的一年里,你不可能什么都不舍弃,什么又都能游刃有余。所以,适当地排除干扰,集中力量主攻重点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淮南子》说,逐鹿者不顾兔。理清你的“千头万绪”,排除干扰,专注于你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
爱迪生说:“专注是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件事情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在高三,专注是你解决焦躁、犹疑、停滞的最好法宝。停下杂乱的思绪,专注地看看窗外的红叶,是不是发现冬天很美?专注地看看自己,是不是发现自己在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