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试题(有答案)

逍遥学能  2016-02-14 09:30

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3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虚词

一、(2014•达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将近
(2)方磨铁杵   正在
(3)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
(4)媪自言姓武  说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__孙康映雪照读__车胤囊萤读书等。
7.【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二、(2014•武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四人,四人者老矣,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古今,以死争,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载,公避逃我,今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窃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  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  易:轻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三、(2013•金华)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2)礼愈至  周到或周全
(3)日煮粥一釜  每天
(4)馈以佳肴  赠送或馈赠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点拨:C项中的第二个“其”是加强语气的语气词。
四、(2013•安徽)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2)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3)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4)属引凄异  属:连接。
(5)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A.其真无马邪?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
点拨:例句中的“其”是代词,代物,表示“它的”的意思,D项与之意思相同。A项的“其”是“难道”的意思。B项“其”代人。C项“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五、(2014•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期年之后  满一年
(2)众功皆兴  兴办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
齐威王: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尧帝: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考点跟踪突破14 断句与翻译

一、(2014•抚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伤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王事也,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尝:曾经  (2)悉:全、都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
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
5.读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
二、(2014•潍坊)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孝子传
袁 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母病喉,勺饮    用勺子
(2)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侍奉,伺候
(3)盖其天性然也  这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
点拨:C乃:副词,于是,这才。A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以:连词,表因果/介词,表凭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
(2)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
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三、(2014•黄冈)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5.【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用自己的话表述)
四、(2014•盐城)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委而去之     放弃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3)相攻国者亦然  这样
(4)具此而已矣  全都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巩固国防不仅仅依靠山河的险要,威震天下不仅仅依靠武器的锋利(或武力的强大)。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圣人把治理天下作为事业,就不能不考察混乱产生的原因(或根源)。
4.甲、乙两文都阐述了政治之道,前者强调了仁或道(或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答:施行仁政得民心),后者强调了爱或兼爱。或答:爱民、君臣父子皆相爱;或答:反对暴政(意思对即可)。
五、(2013•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读,难度中等。这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因此可在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停顿。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人教版有答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试题(有答案)】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试题(有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