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
逍遥学能 2016-02-05 09:17
体育教学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并对其身心进行锻炼,从而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教育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育从教育目的、制度到课程、教材、教育形式,方法无不强求一律,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似乎是一个模式铸造出来的,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已经由单纯传授体育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强调教育应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体育教学只有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交流氛围中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位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双向活动,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都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其心理氛围决定了学习的质量、效果、集体情绪和接受程度,这种心理氛围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教师主讲,唱主角”的教学阶段尽快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阶段转变,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进一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尊重学生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既要遵循学科的基本规范对学生实施教育,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要求,使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努力营造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与氛围,培养出个性充分发展的多样性的人才。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变,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情感渐进活动的反馈过程。逐步减少教学中的强制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有目的的让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形成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并注重启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习的实效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动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体验体育的乐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及意识,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不做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并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要求师生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尊重,既要欣赏对方的优点,也应能正确看待各自的缺点。
师生间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关系,沟通的双方都必须关注对方的信息和对方的反应,对于不同的观点,师生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师生之间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畅所欲言,在教师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都有义务尊重他人的发言。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成为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它不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负责,而且要延伸它的效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既能提高大学阶段对体育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终身受益。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这种特殊形式,在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中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的发展,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有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以培养出具有良好身心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人格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