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6-01-30 09:40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只求数量,不重效益,未能“做一题、知一类、会一片”,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不能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一、反思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训练思维的系统性
反思解题所用知识点,寻找知识之间的“交汇点”,理清由知识点形成的“知识链”,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理解,逐步从纵向和横向形成知识网络,扩充知识结构,并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使解题活动中的知识点产生“连锁反应”效应,优化解题过程.
二、反思解题过程,积累解题经验,训练思维深刻性
反思解题过程就是指对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进行反思,它包括对解题策略选择和运用两方面的反思.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既有知识上的缺陷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认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认识在审题时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在解题过程中所走的弯路,通过自我剖析找出原因;反思解题思路与策略的成功之处,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条件、概括出思维规律;比较借鉴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激发思维的深刻性.
三、反思解题方法,总结规律方法,训练思维发散性
许多数学问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所以同一道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解题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解法,要养成在解题后再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摆脱原来的思维模式、发现原来思维过程中的不足,探索出新的解题途径,防止思维定势,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及时总结各类解题技巧,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更进一步来完善思维过程,激发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四、反思解题结果,确保答案准确严密,训练思维严密性和批判性
解题后的验证过程是确保答案准确无误的一种有效做法,有助于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鉴于数学问题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解答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切不可马虎大意,有时稍有疏忽或一念之差就会导致错解.因此,通过对解题结果的反思,一方面确保答案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考察审题严密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培养思维严密性和批判性.
五、反思题设条件题目变式,实现举一反三,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题目解完了,并不等于解题任务的结束.有时对题目的题干条件进行适当的变换,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对设问内容进行延伸转化、对命题的方向进行改变等变式训练,不仅能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而且能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顺利走出题海.反思一道例习题的题干变换,可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延,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从而巩固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反思是师生思维的驱动器,反思过程又是实现创新教学、摆脱“题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作出新的判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享受反思带来的成就感,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盖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