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事寓理,启迪深远-《大道之行也》和《余秋雨在德国打碎玻璃杯

逍遥学能  2016-01-26 13:35

  作者:江煜

  【原文呈现】

  《大道之行也》略

  余秋雨在德国打碎玻璃杯

  文/任万杰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在写《行者无疆》里的《追询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深入体验生活。

  他找了一处出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

  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

  余秋雨一听有道理,最后和老人签了5天合同。一切办好之后,余秋雨开始住了,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还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楼道都是一尘不染。

  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谈长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很紧张,感觉这个玻璃杯价值不菲,怕因为这个玻璃杯,老人不租给他房子了。

  可是当他打电话告诉老人的时候,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这个玻璃杯很便宜,明天我再拿来一个。”余秋雨更高兴了,希望老人过来签长期合同,老人答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余秋雨也没有闲着,把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扫入垃圾袋里,放在了外面。过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之后,没等余秋雨说话,老人问:“那玻璃杯碎片呢?”

  余秋雨赶紧说:“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老人赶紧出去,打开垃圾袋看完之后,脸色阴沉地进了屋,对余秋雨说:“明天你可以搬出去了,我不再租给你房子了。”

  余秋雨感觉不可思议,就问:“是不是因为我打碎你最喜爱的玻璃杯,惹你不高兴了?”

  老人摇了摇手说:“不是,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

  余秋雨被说得一头雾水,这时候,就看老人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同时带上笤帚和镊子,来到外面,把余秋雨装好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

  老人挑得很仔细,过了好久,把所有玻璃杯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里,在上面用笔写上:里面是玻璃杯碎片,危险。然后把其他垃圾装入另一垃圾袋里,写上:安全。

  余秋雨在旁边看着,从头到尾除了敬佩,他不知道说什么。此后若干年,余秋雨不断提起这件往事,每次都是感叹连连。

  (选自2014年2月19日《黄山日报》)

  【比较赏析】

  《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简明扼要,观点鲜明。作者先点明“大道”的内涵,政治上的最高准则,总领全文: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解释“大道”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最后收束全文,结构严谨。文章表达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观念非常鲜明。只有大家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余秋雨在德国打碎玻璃杯》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篇叙述了余秋雨经历的一件事情,情节生动,叙述详略结合,主旨鲜明。作者看似只是叙述了一个故事,但读者却能从这个故事中感悟到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每个人都应该为他人着想,只有这样才能以心换心,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两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主旨相近。《大道之行也》一文,观点鲜明,句式灵活,主要以道理论证的方法来阐述。《余秋雨在德国打碎玻璃杯》一文以借事寓理的手法,叙中融议,哲理鲜明。两篇文章可谓是殊途同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下一篇:让景物“活”起来,人物“动”起来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借事寓理,启迪深远-《大道之行也》和《余秋雨在德国打碎玻璃杯】相关文章
【借事寓理,启迪深远-《大道之行也》和《余秋雨在德国打碎玻璃杯】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