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逍遥学能  2016-01-20 09:17

亚非会议:
即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原则:
1.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2.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3.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万隆会议的影响:
1.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
2.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对《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丰富与发展,加强了现代新型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
3.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开展外交并和亚非拉国家达成共识的重要里程碑,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原则。

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标志和影响: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2、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3、影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下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中历史知识点: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知识点: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