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逍遥学能  2016-01-19 09:12



多角度认识现代企业制度:


















条件 主体 特征 主要形式 内容 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 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企业 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依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它的运行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无论与什么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是不会改变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又会反映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必要性:
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是这一体制自身发 展的内在要求;
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
3、主要任务: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
(3)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4)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5)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6)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4、重要意义:
第一,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
第二,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第三,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
第四,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理解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一,要理解改革任务是历史连续性与发展阶段性的高度统一。
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连续性与发展阶段性相结合的伟大事业,改革采取了整体渐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先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取得突破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中,有四项是已经提出、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有: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有三项改革任务是根据新的发展变化提出来的,包括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实现这些任务,对于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是改革新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第二,要理解改革任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高度注重市场体系的完整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任务,更重视现实针对性,根据发展中的新问题提出改革的任务。如果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场的有序竞争、政府公共职能转变等问题不能解决,我国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对外开放的大好局面就难以持续;
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保障,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等问题,就难以保持社会的持久稳定,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要理解改革任务的实现程度和可操作性。
对七项任务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比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强调的是“完善”,因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对建立城乡协调的体制,强调的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很难在短期内消除的;
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形成机制,而不是建立体制。



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而且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第一、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由于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这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程度越来越大的要求。   
第二、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例如,调控涉及总量问题,如: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问题、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第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具体分析:
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求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
三是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政治知识点:美国的联邦制
下一篇:高中政治知识点:学会运用复合判断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政治知识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知识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