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6-01-18 10:00
成都商报“百名名师进社区学有良教问百姓”大型公益活动第五站周六在长寿苑社区开讲。虽然寒气逼人但抵挡不住家长们的热情,大家冒雨前来向华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张云华“取经”。讲座中,张云华老师从初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变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出了指导。
初中数学好,为何到了高中不行
市民唐女士的女儿还在上初三,但她觉得应该提前了解升入高中后的变化,做好升学准备。正在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读高二的曾同学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100分左右,他希望听听张老师对突破难题的建议。现场听众中甚至有一位孩子还在读小学的家长,他提前来向张老师取经。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的成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高一进校前的摸底考试就会发现,有中考成绩前100名的学生退到500名以外。高一上了一段时间后,数学成绩的分化就更加突出。
张云华认为,造成学生数学成绩这一波动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改变。“高中数学确实不好学,家长也一定要体谅学生的难处”。
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到了高一,数学语言发生了变化,学生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立体几何等。这让很多学生开始感觉学的内容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上课有点听不懂了。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初中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形成辩证思维。
最后,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高一第一学期的课时有限,但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数学符号、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等又特别集中。所以学生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学习更加吃紧。
利用好在校时间是学得好数学的
不少学生觉得自己没学好数学是因为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或者没有补课。张云华告诉家长们,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学得好数学的。不少学生上高中以后,对新老师特别不适应。张云华说:“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而应该根据教师教学的特点,从适应教师教学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张云华强调,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从死记硬背、模仿,转化为对概念、理论的深刻理解。从单纯做题转移到归纳、提炼数学思想,举一反三。
多做错题,而不是偏题、怪题
如何才能真正做好预习和复习。张云华老师也给现场的家长和学生支了几招。首先学生要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记下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完成课后作业,让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做错的题,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使所学到的知识由“熟”到“活”。最后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就是“做数学”。比较初级的阶段,就是在理解数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多做习题,包括独立地做一些较难而有启发性的题目,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较难的习题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这种再创造过程自然可以培养创新能力。但也要注意,问题应是“好”的问题,是对课程内容及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有帮助的问题,是学习中自然产生的基本问题,而不是偏、怪题。成都商报记者王勤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