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6-01-09 11:04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1、背景和目的: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⑤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历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②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③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④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⑤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⑥1975年,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成功原因:
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
②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③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④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4、作用:
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两弹一星”决策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中国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
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
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在周恩来、聂荣臻同志亲自领导制定了我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本土的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3、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祝贺的同时,重申我国的一贯立场:“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4、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
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84年4月,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建立了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等。
(3)1978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运载火箭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增强了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3)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来自科技战线各个方面近六千名代表,济济一堂,交流经验,检阅成绩,讨论规划,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国科学界的一次空前的盛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本原理,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充分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明确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强调在我国造就更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的必要性,驳斥了“四人帮”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破坏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种种谬论。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见解,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科技事业中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是对科学教育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又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等,为我国新时期制定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制定了《1978年~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