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逍遥学能  2016-01-01 11:40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七年级数学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

  一、首次与学生见面或接触时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七年级的新生,他们很想知道新的老师与小学有什么不同:性别、年龄、身形样貌、上课凶不凶、作业多不多等等,他们都很想在第一节课看个明白,弄个清楚。所以,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是最紧张的。此时如果老师能抓住学生这个心理,上好第一节课,先给学生一个好印象,这样将会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莫大的帮助。

  在七年级数学的第一节课时,一进入课堂,笔者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起立,而是让学生坐下来先听老师的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都认识新老师了吗,学生回答是。突然,笔者说:“上课,起立。”这样让学生又惊又喜,有的措手不及,有的懵然不知,此时课堂的气氛就自然融洽起来了。之后的时间,笔者并没有讲新课,而是面带笑容站在教坛下与学生谈话,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中学时的学习经历等。整节课不像是上课而像茶话会,以后笔者和学生的关系更亲近了。

  二、认真地上好每一章的第一节课

  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每章的第一课时,学生们一般都抱着见一见“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如果这一节课处理得不理想,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因此,教师对第一节课不能掉以轻心,不加重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教师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例如,笔者在讲授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代数式》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每个同学拿出笔和纸,心里随便想一个数,在纸上把你想的这个数按下面的顺序计算,先乘以2,得数加上3,和再乘以2,结果再减去你想得那个数的4倍,最后结果加上7。计算完毕,看看得数是多少。同学们你们不告诉我结果,我也知道你们的结果是13。

  学生:老师真神了,感觉真不可思议。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完这章知识后,一样能做到的。结果学生学习这章内容的热情高涨。

  三、在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要灵活运用“首因效应”

  犯错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是必然的。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地使学生通过努力克服缺点。但是,如果老师能在学生刚犯错的时候,灵活地发挥“首因效应”作用,学生犯错的影响就会深刻得多了,纠正的习惯就会强烈得多。当发现学生第一次抄袭作业的时候,老师先不要发火,不妨“欲擒故纵”。笔者习惯在班上公开表扬抄袭作业的学生功课完成得好,甚至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解,或者在学生的抄袭作业上写上几句,“好样的,继续吧,但小心跌倒,会很痛的”。通过这种明褒暗贬的方法,学生心里的滋味更不好受,坏习惯反而在自律中改正过来。

  四、认真对待每位学生的第一次提问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则可以及时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同样第一次回答数学课上的提问,对学生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如果处理得不当,将起不到提问本来的作用,并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负作用。因此,进行提问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水平;要特别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内容要集中;问题的答案要明确、简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后多鼓励,对回答不对的学生要分析错因,明确修正方法等。

  五、从内容难度等方面设计好第一次数学考试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次机会,对于第一次数学测验,学生一般会作较充分的准备。由于七年级学生对问题的评价是表面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就往往会因一时一事的失利而感到一切都差。因此教师要努力设计好第一次考试,不要让那些已经做了较大努力,但反应较迟钝的学生第一次考试惨败,防止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智力不太好的学生,本来就有困难,现在会

  无兴趣,并产生自卑感,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将会给今后的学习蒙上阴影。

  除了上面的五点,在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第一次”,细细琢磨将会有更多的心得。总之,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首因效应”,创造出好的首因效应,避免学生提前分化,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好的首因效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教师在重视首因效应的同时,还要一环紧扣一环地搞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论文中心,作者:张伯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如何学好初一数学上册?
下一篇:初一学生寒假预习切勿“抄近道”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首因效应”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首因效应”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