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卷(语文版含答案)

逍遥学能  2015-12-25 09:58

 九年级阶段考
语   文   试   卷
(本卷共26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班            号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真正的文学和文学阅读,都应该是进入一种境界,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和本能化的交流。如目前被宣扬得沸沸扬扬的“网络文学”,(    )大多数并没有给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深刻的思考,所以只是一些私人话语的无序展示和群体语境的重复交流。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严肃  结束   B、无序  继续    C、展示  似乎    D、重复  重量
(2)在文段括号处填上关联。(1分)     (         )
(3)按部首检字法查“真”字,应查      部;按音序检字法查“沸”字,应查       。(2分)
2、诗文默写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0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②                ,浓睡不消残酒。
③黄梅时节家家,                           。④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⑤却看妻子愁何在,                       。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⑦后人常常引用宋人辛弃疾词中“                   ,                   ”两句来说明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
3、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如毕淑敏的《一厘米》,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都是小说。
B.《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以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为写作目的。
C.《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近似现代的杂文,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核心是议。该文选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D.《大小猫洞》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列举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的故事批驳了“名人都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错误观点。
4,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今年的“世界水日”,学校开展了以“水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水是中国神话故事的不绝源泉,请写出两个与水有关的神话故事名称。(2分)          
(2)水的意蕴丰富,历来是古代文人吟咏的对象,请写出一句有关水的诗文。(2分)                                                       。
(3)为保护水资源,请你撰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5、名著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8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①“裙钗”指的是                     。(2分)
②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2分)
③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2分)
④请用简洁语言概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的最后一难。(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马说》一文,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不以千里称也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骈死于槽枥之间    战于长勺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8、翻译(6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不知马也。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2分)
10、在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2分)
                                                                                             
(二) 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共15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甲】                                                                      
【乙】                                                                       
12、选文用字准确生动,请结合语境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比较鉴赏,有人认为,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却渗透出几缕“悲”,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理由。(3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文作者对各自笔下的人物的情感态度是怎样?(2分)
【甲】文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                       。
【乙】文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
15、范进与孔乙己,一个中举而疯,一个潦倒而死,他俩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怎样的弊端? (4分)
(1)相同之处:__                                                     ______
(2)弊端:____                                                         ____
(三)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16—20题。(10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6、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反驳的论点是                                                 (2分)
17、从全文看,作者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所用的批驳方式是(       )  (2分)
   A.先驳论点,再驳论据          B.先驳论据,后驳论点
C.先驳论证,后驳论点          D.先驳论据,后驳论证
18、作者针对敌论错误观点而提出的论点是                                               (2分)
19、第⑧段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                                               
20、作者举了四种有自信的中国人,请你为其中的一种人补充一个具体事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 21--25题。(19分)
⑴那个时候我在一所中学教书,对我在一所中学教书,对我和我的学生来说,教室是圣洁和纯净的殿堂,我所面对的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那分明是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过滤着缕缕阳光、徐徐清风。我的讲解像一支笔,写在那一张张智慧的脸庞上——笑着的,严峻的,俊美的、粗陋的,白皙的,黑亮的,胖胖瘦瘦的……
⑵门“砰”地一下开了!
⑶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站在门口的中年妇女的身上,她穿着一身臃厚的中式棉袄,头上裹着一块酱红色头巾,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目光落在教室后面一个角落的地方。她的嘴角哆嗦了一下,又哆嗦了一下,才猛然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孩子,娘很想很想你,娘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你冷,俺就给你送棉衣来了。”她的胳臂弯里兜着一个偌大的包袱,一边说一边要解开。
⑷教室里的震惊一下子变成了大笑,笑声哈哈哈地在教室里荡漾。我有些发火,大声地呵斥她说:“你给我出去!”说着就把她推到门外,我对她这突然的粗鲁的侵犯行为不可容忍。
⑸我回到讲台的时候,同学们还哈哈大笑着,冲着后面一个男学生哈哈大笑着,我看到那个男同学脸红得像一块绸缎,站在那里,低着头,像一个犯了大错的孩子。
⑹我的愤怒顷刻间变成了怜悯,因为我看到了他的泪水,正滴滴答答地掉在课桌上,浸湿了他的书本。我说:“你坐下吧。”然后我继续讲我的课,教室里恢复了安静。
⑺窗外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雪,我瞄见了那位妇女蜷缩着,在雪地里徘徊着……她的存在使得我讲课思路不自觉地开小差,我瞅瞅后面那个学生,趴着,把头严严地埋在桌面上,整整一节课,他的头严严地埋在桌面上……他的母亲仍然在外面雪地上蜷缩着、徘徊着……
⑻我开始后悔我刚才对她的举动。这一节课好象很长,很长很长,好不容易才听到下课铃声……
⑼趴在桌上的那个学生猛然站起来,第一个匆匆地跑出了教室。我看到他是满脸泪水跑出去的。
⑽教室外面的雪地上,那个学生还在掉着泪,他的母亲却慈祥地笑着。母子俩依偎着说话,母亲正把一件棉衣披在儿子的身上,遮挡住纷纷扬扬的雪花,而她的身上,她的头上,密集成一抹的洁白……
⑾然后,是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送那位母亲渐渐远去,渐渐变成一个模糊的黑点。
⑿天色朦胧了起来。
21、请概括本文所叙述的主要事件。(3分)
答:                                                                                 
22、在第2自然段中,为何反复描写“母亲”在雪地上“蜷缩着”、“徘徊着”?(3分)
答:                                                                           
23、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⑴                                                                       
⑵                                                                     
24、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母亲怎样的品质?(3分)
答:                                                                                 
                                                                               
25、初中语文课本中,刻画了不少母亲形象,让我们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请你以“是一位……的母亲”的句式按提示作答。(6分)
   ⑴《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是一位                                             
⑵《小巷深处》中,英姨是一位                                                  
⑶《一厘米》中,陶影是一位                                                    
三、作文(60分)
26、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但可用化名代替。
(2)细节是什么呢?细节也许会像存在于空气中的灰尘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但总有一些细节,会深深地打动我们,烙进我们的记忆,决定或改变我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态度。有时细节有如一张定格的照片,成为我们留给别人的难以抹消的印象。细节有时又会像一道闪电,将一个人情感和灵魂深处的东西照亮。细节虽小,但它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阅读以上材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文体规范;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阶段考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B(1分)(2)而  由于(因为)(1分)  (3)十部;F(2分)
2、①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昨夜雨疏风骤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春潮带雨晚来急⑤漫卷诗书喜欲狂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C
 4.(6分)(1)(2分)示例: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  八仙过海  白蛇传
  (2)(2分)示例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2分) 示例:保护水资源,守护生命线。    水之源,绿之源,生命之源。  和谐人与水,魅力泉州湾。
 5、①“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②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 ③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④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二、(一)6.①等同  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7.C   8.略9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0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
(二)11.孔乙己被酒客取笑偷了人家的东西;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各1分,意对即可。)
12.(1)表明分文不少,是个规矩人;炫耀自己,掩盖被嘲笑的窘态,从而显示了他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2)传神地写出了范进中举后的丑态,表明范进发疯至极,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摧残。(4分。各2分,意对即可。)
13.同意。孔乙己自命清高,麻木迂腐,偷窃懒惰,一名笑料,可谓悲惨;范进猥琐懦弱,中举后喜极而疯,丑态百出,可谓丑陋。14、【甲】文同情;【乙】文讽刺  15、(1)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之辈,受封建文化的毒害和科举制度的愚弄,毫无反判精神,热衷功名,迂腐可笑。
(2)这种迂腐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都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三)(10分)16.(2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7.(2分)C  18.(2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9.(2分)过渡作用;(2分)内容上说明“这一类人们”不但历史上有现在也很多,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2分)(意对即可)20.(2分)略。
(四)21、母亲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大老远地赶到学校为儿子送御寒的棉衣。(3分。意思对即可)
22、大雪纷飞,天气奇寒,为了儿子不被冻着,母亲宁可自己受冻,也要亲自将棉衣披在儿子的身上。词语反复,表现了感人至深的母爱(3分。意思对即可)
23、⑴“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⑵可以使故事更为真实可信。⑶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4、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母亲朴质、慈爱、无私的品质。(3分。方法,说出其中3项即可得1分;“品质”,说出其中2项即可得2分)
25、⑴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母亲⑵无私有爱心的母亲⑶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母亲(6分。每小题2分)
三、作文(60分)参照2011年中考评分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试题(附答案)
下一篇:第24课出师表同步测试卷(附答案新人教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卷(语文版含答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卷(语文版含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