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逍遥学能  2015-12-24 12:06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数学教学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传统的数学课程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学生只要注重教科书提供的数学题目的计算和解答就行了,完全不用考虑它们的实际意义,这样的学习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内容也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只能机械式地反复操练、反复模仿,在大量的解题过程中获得解题方法、获取解题经验。所以学生学习数学既不知道为什么学,也没有兴趣去学。著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并且懂得怎样学习数学

  让学生喜欢并且懂得怎样学习数学,就要让数学教学走进实际。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创设问题情境。其次,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常规模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增加一些与现实情境相结合的问题,多让学生探索,甚至可以把数学课放到生活中去。实践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二、如何进行正确的变革

  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尝试,供大家参考。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平衡的天平,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带几个质量都是1g的砝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右盘放一个砝码,则左低右高;如果右盘放两个砝码则左高右低。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猜测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吗?”再问:“你能用这种办法猜测一支粉笔的质量吗?”学生对这个情境既熟悉又易于理解,并且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学习不等式组的解,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2.增加生活经验题,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在学习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后,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景:创设商场营业柜台,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营业员阿姨和小朋友,对话如下:小朋友: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营业员:小朋友,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有多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有找你的8角钱(注:一盒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也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如何把数学课放到生活中去

  第一,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的电线,让学生知道,如果空中的火线和地线相接的话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两根电线这么长,它们为什么没有相交呢?大家知道因为这两根电线是平行的。然后再问:“那么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平行吗?”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印象。教师这时让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去观察操场上或附近有没有这类平行问题,并要求学生尽量把观察到的用图画画下来。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后会发现很多的平行问题,如: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之间是平行的,两棵树之间也是平行的,两根双杠也是平行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这样学生在既愉快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到生活中去验证数学。

  比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并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也就完成了我们的数学教学目的。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李丙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数学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