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2-12-10 14:51
摘要:即使是孤僻自卑的怪异学生,其实也有渴望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只是由于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表象,以及教师忙于教学事务而无暇顾及学生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因而想当然认为某个学生无法改变。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是青春发育的高峰期,随着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心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体验、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特别容易出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身上,比如自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郁闷,由于其不容易被别人及时发现或不能为学生自知,被称为隐性心理问题。对于具有隐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展疏导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那么随着问题的积累,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后,他们可能会成为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笔者在此提供一则案例,以表明对学生隐性心理问题的辨识及疏导并非是一个简单工作。
个案:梅,高二学生。从高一入学起,她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她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寄宿学生,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等,总是独来独往,很少和同学交流。甚至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按时交,课文表催交作业,她就一句话:我不想交。任课老师包括我作为班主任找她谈话,她也是一句话:我自己会学,不需要你管。这往往让任课老师非常尴尬。面对这个有着隐性心理问题的孩子,我感到特别焦虑,一直在寻找和她交流的机会。
疏导过程:一次学校放假,梅没有回家,我找她来谈话,问她:“你家那么近,为什么不回家?”她冷漠地回答:“不想回。”我又接着问:“你想爸爸妈妈吗?他们非常想念你啊!”她答道:“不。”我试图多跟她说两句话,接着又问:“是不是和父母有些误会,能和老师聊聊吗?”她说:“我不想告诉你。”听到这句话我知道这次谈话失败了。
第一次谈完话后,她情绪有波动,表情很愤怒和烦躁。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结束了,我看到梅的成绩下降幅度很大,于是把她叫到办公室,特意让她坐在我对面,问道:“这次成绩下降得厉害,你分析过原因吗?”她只是摇头,不说话。我开始帮她分析学习下降的原因,特别强调学习需要主动和老师及同学交流。我边说边观察梅的表情,尽管她不说话,但这次她冰冷的脸上显露出一丝温情。这顿时使我的信心大增,我决定做出更大胆的举动,伸出右手放在她面前说道:“我俩能不能轻轻击掌,表示我们的师生关系更进一步呢 高中学习方法?”她迟疑很久,最终还是没伸出手,表情又恢复原样。我只好让梅走了。当她转身那一刻,我无力地闭上眼睛,心想是不是该放弃了。
之后那些天,我的心情特别复杂:责任心让我不能放弃,但现在看来,沟通也无法让她的隐性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矛盾之际,梅却主动来找我了,她谈到老师们都很关心她,但她习惯于别人对她的漠视,特别不知道如何接受他人的关怀,也害怕辜负帮助自己的人。她还告诉我,前两次谈话她已感觉到自己的态度伤害到我,但这并不是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她的确是不知道如何接受关心。通过谈话,我了解到梅的家庭环境:她的父母在城镇经营小本生意,为了糊口,无暇顾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在孩童时代和初中青春期时代,她一直都是孤零零的,从而导致现在个性孤僻。她内心里渴望父母的关注,哪怕是责备。上高中后,她曾主动打电话给父母,然而父母总是说“忙得很,有什么话快点说”,这无疑使她的温情渐渐消失。
了解这些情况以后,我很庆幸没有放弃她,不过差点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何况这一心理问题从小就埋下了根,梅需要鼓足勇气去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并摆脱与孤独做伴的日子。之后我与梅的父母取得联系,进行了多次交流。从那以后,老师和同学们发现梅悄悄改变了,知道主动交作业和提出疑问了,有时还会对别人的帮助报以羞涩的微笑。
个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及反思:梅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的具隐性心理问题的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当然也有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哪一方,我们需要对此例作一番研究与思考。
通过梅的逐步改变,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孤僻自卑的怪异学生,其实也有渴望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只是由于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表象,以及教师忙于教学事务而无暇顾及学生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因而想当然认为某个学生无法改变。因此,从这个意义讲,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能洞察学生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把握学生内心世界的彷徨与苦恼,及时为他们疏导隐性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