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逍遥学能  2015-12-16 14:14

  中学生中,往往有一些学生感到自己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与同学们不合群,同学们聊天,他很想加入进去,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学生讨论问题,他也很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就是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谈起。学生中的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学生自卑而引起的。自卑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勇气,失去了自信,这类学生在中学生中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却有很大的危害性。作为班主任来说,应该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倾向。及时探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探讨学生自卑形成的原因,可为我们深入了解自卑,寻求消除自卑的方法与途径提供了依据和材料,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自卑是自我意识偏离后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说,自卑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总以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中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在学习中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进而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如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自卑感作为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泛化性。一个有自卑感的学生,如果自己在一方面感到不如别人,就会在自己的其它方面也感到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总是在各方面不可能超过别人,从而导致自己整日长叹自己的无能,不想着如何改进学习方法,迎头赶上,而是自甘落后,毫无生气。
  
  第二,敏感性。自卑者有不健康的心理,由于在班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很好地沟通。因而他总会怀疑别人看不起他,也常常会把别人的一些与他无关的言论和行为,看成对自己的藐视和轻蔑。从而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内心的自卑情绪会由此而日益加重。比如在某次考试之后,有几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成绩,而他就会认为是在议论他的成绩,在嘲笑他。有时候,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他也会觉得老师的内心很复杂,也会怀疑老师看不起他。象这种学生,疑心都很重。
  
  第三,掩饰性。自卑者由于自卑感形成的原因,他总是怕别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敢暴露自己的缺点。学习成绩不好,平时做作业中有不会的问题,也不向别人请教,怕他们嘲笑自己。宁肯将疑问放在心头,或者偷偷地看别人的作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胆小怕事,缺乏创新精神。
  
  这种长期被自卑情绪困扰的学生,不仅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而且还给自己的行为设置了消极的心理障碍。从而会逐渐缺乏进取心,而这反过来
  
  加重自己的自卑心理,造成恶性循环。长期这样发展下去,自卑心理就会严重阻碍学生人格的发展。而使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的潜力,变得敏感多疑,虚假掩饰。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精神委琐、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缺乏理想与追求的人。因此,如果对有自卑感的学生不如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疾病,特别是在中学阶段这一关键时期,更要注意这一点。
  
  作为教育者,如果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首先就要弄清自卑感产生的诱发原因。通常情况下,学生产生自卑的诱发原因有:
  
  一,多次失败与挫折的积累。由于客观原因,使学生在学习中成绩一直很差。主要原因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和所学学科的难度大,再加上自己的性格,不愿吐露给别人,压在自己的心里。也不努力去考察失败的真正原因,而将原因归之于自己的能力。长期发展下去,就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降低自信心。经过多次的失败与挫折,由于缺乏耐心和毅力,导致自卑感的形成。
  
  二,别人长期过低的评价。由于一些学生成绩的不好,同学们很少跟他交谈。而在家庭中更是得不到温暖,有的只是叹气与批评。有些家长动辄就骂孩子“太笨”、“没出息”;有些教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易忽视、轻视,甚至视之为“不可雕”的“朽木”。而这些教育恰好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想,连自己的父母部这样认为,我还有出息吗?在同学面前他觉得自己“不如人”,很没面子,从而会更加加深他们的自卑心理。
  
  三,生活、身体条件欠缺。现实生活中,虽然大多数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但总会有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如人,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比如个矮、偏胖等等,他们就会觉得低人一等,甚至在学生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无形中给他们的生活环境加上了一个网,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构成他们自卑心理产生的诱发原因。
  
  除了以上几个诱发原因之外,从自卑产生的深层原因来看,还有以下原因:
  
  一,自我矛盾冲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但现实中的自我与这种追求的理想自我总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现实自我总落后于理想自我,而这种落后并不协调,使这些学生保持一种矛盾心理,长期的这种状态,就会导致一部分人心理自卑与自责。
  
  二,自负。具有自卑表现的学生,内心都是十分自负的。要求自己一切都要比别人好,不能容忍和接受自己落后于人。但是由于不断地经受失败、忍受挫折,他们较强的自尊心与自己常常失败的现实发生冲突,而这种冲
  
  突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丧失,使他们不敢正视现实,因而变成一个自卑者。
  
  三,消极自我评价与暗示。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常常扩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或拿自己的缺点短处跟别的优点长处比,从一方面否定自己,
  
  经过长期泛化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因而对自己期望过低,对自己持有悲观态度,低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甚至否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常常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造成自卑心理的产生。
  
  四,不合理的自我信念。有些学生对自己总是持有一种“必须怎样”或“应当怎样”的要求,如果达不到就会难以接受,难以适应,进而否定自我。比如一次考试失利,不去寻找原因,反而否定自我,推而广之,去评价整个人,其结果导致自责、自负、自罪、自弃,形成自卑心理。
  
  针对以上原因,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克服自卑心理。
  
  首先,作为学生,要正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莫让世俗偏见淹没了自己,正确地面对现实。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有挫折,有坎坷,而这正是锻炼自己的时候。而不应该在此时悲观失望,应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迎接所面对一切事物。即使自己犯了错误,或出了差错,也不可大惊小怪,否定自己。而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作为父母,应对孩子传出正确的评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刻,对孩子的了解也清楚,尤其是对孩子的性格。对于自己的孩子,取得的成绩要作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在孩子失败时,要如以鼓励、引导,帮助总结经验。千万不可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语言或举动,因为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连自己最亲切的家庭里也得不到温暖,就会容易导致其走向自卑。因此,在这一点上,父母应特别重视。
  
  第三,作为教师,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者,教师更应该多加关心、鼓励、帮助,应尽量给后进学生“雪中送炭”避免在给尖子生“锦上添花”的同时而忽视后进的学生。不要因为学生成绩差,而歧视他们,或者挖苦讽刺他们。要给他们以学习方法的指导,避免给这些学生心理上的伤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我们的集体越走越远,最后发展到孤僻、自卑心理的产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这一点上,要特别细心,经常多加个别指导,个别谈心,帮助他们能够溶入集体。
  
  第四,创设良好的环境。外界环境是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班主任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集体中能够感到温暖,使他
  
  们能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在集体活动中,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各尽所能,让他们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将不良的行为及心理状态,消灭于萌芽状态,并结合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多方面加以指导、教育,使得自己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之成为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怎样掌握提纯物质的方法?
下一篇:解决化学计算题失分的重要步骤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中学生自卑心理探析】相关文章
【中学生自卑心理探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