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
逍遥学能 2015-12-08 10:45
数学创新教育是在传统数学教育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也是时代对数学教育的客观要求。创新是现代社会的主旨要求,它同样属于数学素质的范畴,而数学创新教育则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文就数学创新教育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是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作为教师,创新精神就是在教学中使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这样不仅会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而且还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要尽其所能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是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实施开放式教学。创新意识萌发的前提是广博的知识和特定的具体环境,新课标对于课堂教学的空间要求更为广阔、丰富、生动和具体。在实际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就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到田间地头实际丈量田地面积,到市场上调查商品的进价、售价,计算其利润和利润率,根据商品价格的上涨、下降来确定打折优惠到底是亏本还是盈利;到银行、信用社了解存款、贷款的利率,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确定怎样存款利息高等等。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内容上要结合教材、日常生活实际,增添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教学内容,要重视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好知识应运过程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数学证明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相讨论,不断产生新设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思想方法,如转化类比的思想,使学生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在教学分式这一章时,讲了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后,使学生意识到可以用分数的知识来类比学习分式的知识,那么在讲分式的加减法,解分式方程等知识时,学生很容易就会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用通分的手段把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三是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因材施教。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尽量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营造一个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宽松氛围,使学生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兴趣作用的巨大力量来诱导学生创新。
总之,教学中要端正师生各自的关系,形成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疑敢思敢做,培养他们的主体创新意识,诱发创新灵感,造就创新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