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2-05 09:57
甲午中日战争后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输出的变化的特征:
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几个最早”:
1.最先取得借款权的是俄法;——控制经济命脉
2.最先取得铁路开采权的是法国——军事镇压;经济掠夺。
3.最先取得开设工厂权的是日本——阻碍民族工业。
4.最先取得矿山开采权的是法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5.最先强占租借地的是德国——胶州湾。
西方列强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而19世纪末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1)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2)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3)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
2.在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影响:
1、争做中国的债主——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以达到控制中国命脉和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
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1)争夺修筑铁路权——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掠夺财富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争夺开矿权——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
(3)争相开设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
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神圣的领主被肢解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
1、根本原因: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
2、直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
1.原因:
(1)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
(2)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
(3)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4)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跃为一等工业强国。
2.政策的特点:
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
3.实质:
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