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1-28 08:56
2015—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下列乡村图景不能体现中国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父母在,不远游;老婆孩子热炕头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2、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连续性 D.脆弱性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特点4、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5、“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他到浮梁买茶时.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经商使他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15、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16、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7、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做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18、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 C.李鸿章 D.严复1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20、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21、“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2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牲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24、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罪责政府25、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家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经济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完成工业化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族独立 D.实现民主政治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31、32两个题目,共40分)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材料三、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河北省邯郸县馆陶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