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学习的共振效应探讨

逍遥学能  2015-11-22 12:40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提供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测评这种能力,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办法,但是一种核心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考试也可以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查漏补缺。在进行考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学习初三化学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共振现象。物理学上存在着“共振”,但是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已经发现,在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共振效应”,即社会中的人容易接受和其生活兴趣、爱好相互一致领域的知识,并将之转化为一种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其思维特点、逻辑能力相一致的课程,而难以掌握和其思维特点不一致的课程,这是学生偏科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同一课程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掌握初三化学的学习规律,笔者对此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和研究。

  在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近四年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成绩分布状态存在着明显的“共振效应”现象。下面是对成绩单情况的分析总结:

  这种表格的罗列我们还不能立即发现问题,经过仔细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近4年的学生成绩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均分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均分上升10个百分点,而到第二学期期中则是近5个百分点,到第二学期中考也是5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第二学期期中前半个学期学生成绩的普遍上升很快,应该是某种因素在起作用。经过和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参中的教学进度表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经过比较可以认为,从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开始,学生的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规律性强,多次反复同一规律,这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容易接受有规律的教学,规律性容易举一反三,这也往往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突破点。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2009年4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分发了问卷,让学生对这四个部分作出评价,我们发现学生的反应如下: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从5-8单元开始,学生对化学的接受程度上升到了一个飞跃的程度,“不太容易接受”和“非常难以接受”的比例大幅度降低。这固然是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的结果,但是也反映了学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成绩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信心。

  那么学生对同一课程内部不同内容掌握程度、兴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成绩提高和对化学的心理、兴趣上,有着相互一致的“共振”关系,即成绩提高了,兴趣也就提升了,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因此要重视课堂上的疑难清扫。以往为了留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多数的化学教师拼命赶教学进度,造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或丧失信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控制进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堂堂清,重视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落后面,避免了过早的化学学习两极分化。

  第二,以规律性现象为切入口,重视学生对规律性现象的培养,不断使学生强化“化学很简单”、“化学很有规律”的意识,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遇新不惧、处变不惊,克服畏惧心理。特别是在初三化学的复习阶段,能够使大批中低水平的学生挽回对化学的兴趣。在复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高层次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他们对揭示化学原理、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产生学习欲望。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也不一定经历由低到高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挖掘和培养,而且要提醒和帮助兴趣水平低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复习使学生对学习进行再次的认知,体验学习的内容、过程、方法等等具体环节的感受。学习的大门是给每个学生敞开的,给予自信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迈入科学殿堂。同样,通过科学复习、磨练意志,可以让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恢复学习化学的信心,克服学习的困难,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第三,获得规律性考试内容的重要途径是纠错本的使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命题规律的认识,减少犯错的机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要克服遗忘,战胜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二是“重复”。要想迅速提高成绩,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为什么都不对,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哪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然后找相似的题再强化训练。训练中,我们运用“模拟测试加评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着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良好心态。对学生的练考卷,除认真批改评讲外,还十分重视督促学生纠错,一般问题卷面上纠错,典型问题专用纠错本纠错。学生自我纠错的习惯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学生的应试技巧与能力也在不断的锤炼中逐步得到提高。

  第四,重视班级“小学习环境”的建设,利用成绩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以优帮差,形成规律性成绩“共振”效应。此外,通过一个自然、合适的复习情景来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不是通过练习来强化记忆。强化记忆的短期效应,不仅使得化学学习有点功利性,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明显,记忆力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信心。教师要把记忆性的知识点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使学生有兴趣通过情景不断回忆已有的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修补好遗忘点,提高记忆质量。复习情景的创设来引起学生没有注意的问题,不是被动接受学习任务。

  第五,重视复习阶段的查缺补漏作用,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结构。目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复习内容上过分依赖教师或完全抛弃教师忙于做题,忽视复习的反思和小结,复习状况被动,没有针对性;复习追求短期效应,训练搞题海战术,题目重复率高,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学习兴趣下降,在考试压力下,学生心理素质变得脆弱,意志薄弱。通过有效的复习,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重复地接受者,而是致力于更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者。复习课还是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以前的初三化学教学讨论,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的模式讨论,是一种相对低效的方式。通过对初三化学学习的“共振效应”的应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有关化学概念、性质、原理的认知,能够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学科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永存.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9)

  [2]钟荣基. 初三化学的教学体会[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1)

  [3]孙荣梅. 浅论初三化学的研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2008,(15)

  [4]张英华. 化学课堂中的思路教学[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1)

  [5]黄玲. 初三化学复习[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

  [6]王学宏. 对初三化学教科书的一些看法[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4)

  [7]蔡文华. 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05)

  [8]李生让.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课[J]. 科技资讯,2008,(25)

  [9]张正昱,杨维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作者:徐大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三生必看:如何对症下药战胜不擅长的学科
下一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氮气的性质及其用途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三化学学习的共振效应探讨】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学习的共振效应探讨】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