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呼唤人文素质教育

逍遥学能  2015-11-20 13:22

   2002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配合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新情况,下发了2002版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此次颁布的新大纲在许多方面都较之于旧大纲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体现出了较为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

  近代以来,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大量社会财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却也发现: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相反,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功利性追求和利用,极大地扭曲了人性,压抑了个性发展,激发了人的贪欲和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种种危机。从20世纪发生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两次世界大战,到21世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种族隔阂、宗教冲突、局部战争、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无一不证明了一点,人类是带着巨大的困惑和对自身文明发展前景的忧虑进入新世纪的。

  受此影响,作为担负着向下一代传授人类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教育活动,也发生了很大偏差。教育越来越走向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的工具 性被极大地张扬了。因为要满足工业生产方式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为了要解决越来越多的纯技术问题,人们在学科设置上“重理轻文”,在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理工科招生人数远远高于文科招生人数,即是这方面的明证。曾几何时我们不是听说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吗?因为要争夺高等教育这一稀缺资源,我们的中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应试工具。课堂上老师只讲重点、难点、考点,只讲应试技巧、解题方法,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与高考的方向和要求接轨;课堂下学生们忙于死记硬背知识点,大搞题海战、疲劳战。根本忘却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原本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的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有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品德,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大张其鼓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二、  历史教学应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是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历史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 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我们讲的是人的历史,教的学科又是属于人文科学范畴,这就决定了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 功能。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主导倾向是朝应试教育偏移的,历史教育本来具有的素质教育特征逐渐淡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围绕着考试指挥棒转,对试题的钻研和应试技能的训练几乎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被引向某一个标准答案或一种固定的思维套路。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得不到开发。而在课程体系设置、历史教材知识点的选择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可以看出,历史教育又承载了太多的政治教育功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育人文性的发挥。

  针对上述情况,在历史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必要重新确立历史教育的本体意识,自觉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明确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才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三、  加强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

  有鉴于以上认识及新大纲所体现出来的加强历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应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开发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实践,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历史教育能否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在职前学习阶段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形成人文为本的历史教育观,而且要在走上教学岗位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自我学习,广泛地涉猎及掌握语言、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宗 教、民俗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不断地自我内心反省、感悟,从而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应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备课阶段,历史教师就要很好地研究历史教学大纲,在切实掌握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很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特别是要注重对历史知识背后所包涵的人文背景的把握,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有关内容作适当地取舍,预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应一改过去讲授灌输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倾向,在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历史教师可根据某一章节教学目标、内容及其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片断、电脑多媒体展示来创设一定的历史教学场景或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历史的体验、想像、感悟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各种深厚而高尚的情感,以达到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再者,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必须从过去追求学习的结果转为追求学习的过程中来。历史学习是一个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到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比较、分析、演绎、归纳等),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到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

  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开设历史研究性课程、校本课程的方式,以开拓其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最后,笔者认为历史教师要注重研究历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对人类、对未来、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关心和感悟,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功过得失,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创造,使学生具备民主竞争和求真、务实、创新的意识,树立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保证其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历史教育本源的回归,它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历史教育的发展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应对历史考试三大题型的解题技巧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作战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中学历史教学呼唤人文素质教育】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