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逍遥学能  2015-11-19 13:43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普利斯特利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2)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更新气体的成分。
2.萨克斯的实验

(1)该实验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的有无,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
(2)该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在用碘处理之前应用热酒精对叶片进行脱绿处理。
(3)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恩格尔曼实验

(1)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能产生氧气。
(2)实验点评:
①设置极细光束和黑暗、完全曝光和黑暗两组对照。
②自变量为光照和黑暗,因变量为好氧菌聚集的部位。
4.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H218O+CO2植物 18O2
H2O+C18O2植物O2

(l)该实验设置了对照,自变量是标记物质(H218O 和C18O2),因变量是O2的放射性。
(2)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CO2和 H2O中的C、H、O等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学生生物有什么好方法?
下一篇:高中生物知识点:心脏的活动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