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1-19 13:20
作者:范维胜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人。著名哲学家,法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智子疑邻》原文如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在教学时,我们通常都是这样解读这则寓言故事:
从主人的角度来看,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讲究公平、公正。面对错综复杂的现象,如果不尊重事实,只依据关系的远近和感情的亲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片面地乃至错误的结论。
从邻居老人的角度来看,则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地位,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但是韩非子的《说难》到底用它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读下面从《说难》中节选的一段文字: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从这一选段来看,其实韩非的本意并非批评“智其子疑其邻”的主人家,而是再告诉我们“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所以这个智子疑邻的故事是被韩非当做一个事实接受的,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那些能够有助于让别人听取自己意见的注意事项。交浅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项之一,所以韩非这则寓言的本意是批评邻人。
所以,被韩非当做事实接受的“薄者见疑”,在今天有了更加技术化的解释——
其一,“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的说法换成经济学语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对称状态而导致交易费用的迥异,从而影响每个人的判断和行为选择。韩非子在《说难》中的一切努力,就是今天信息经济学企图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让对方说真话,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话,最终与对方达成契约。
其二,现今可能也是一场诚信缺失后的“信任危机”,据此,邻家的老头之所以会成为“嫌疑对象”,在于平时他在邻里之间所树的形象成正相关。如果这位邻居诚信有加,忠厚实在,与小区邻里之间相处时常给予别人热心帮助,真诚关照,不但不会面临被人疑为贼的尴尬,还能让人体会“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
其三,从邻人说,好心没好报,归到交浅言深上,从此人情练达,沉默是金。因此,我们这个社会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会担多么大的风险,也会成为一位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