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复习专题》设计

逍遥学能  2015-11-18 13:37

考核重点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6.城市化;

 

7.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8.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析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

 

(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1.交通便捷程度。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较小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较小

 

二、城市发展及其区位变化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形成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第一、世界城市的发展。1.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第二、中国城市的发展。1.我国古代城市自夏、商开始兴起,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2)地域发展不平衡。(3)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区位的变化

 

1.古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而我国古代城市最主要的区位是交通条件。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区位的变化。

 

(1)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发展与城市区位

 

城市群

区位优势

城市发展目标

珠江三角洲

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

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长江三角洲

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有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

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环渤海

 

 

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

 

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分布:3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不含香港、澳门),37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含香港)。4个 ── 辽宁(沈阳、抚顺、鞍山、大连);3个 ── 山东(济南、淄博、青岛);2个 ── 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台湾 ;1个 ── 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0个 ── 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广西、海南。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第一、交通线兴衰(河流,铁路线等)──对城市分布和发展的影响(济宁、扬州因京杭大运河淤塞济宁、扬州的而衰落;阜阳因京九铁路而兴);

 

第二、科技、旅游──现代一些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如、科技城:-筑波、硅谷、爱丁堡;旅游城:黄山、张家界、桂林。

 

三、城市化

 

(一)城市化概述

 

1.城市化的含义。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

 

4.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各个阶段情况对比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主要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四)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五)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等。

 

例题解析

 

例1.2010年江苏卷、图2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l3~l4题。

 

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4.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13.C.1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

 

第1小题:读图可知,曲线①距市中心越远,用地面积比例越小、曲线②距市中心越远,用地面积比例越大、曲线③距市中心越远,用地面积比例越小,进一步读图可知,在接近市中心,距离相同的位置,曲线①的面积比例最大,而在远离市中心,曲线②的面积比例最大,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可得出,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第2小题: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读图,找出距市中心12千米处, 读出2005年与l990年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面积比例,通过对比2005年与l990年同一地理事物的变化特点,容易得出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例2.2010年海南卷、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图3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11~13题。

 

11.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    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

 

12.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k    B.9~16k    C.17~24k    D.25~35 k

 

13.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答案】11.C。12.A。1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

 

第1小题:根据已知条件,图3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图,读图例和图中的用地构成可知,在接近城市大型商贸中心的区域,土地利用主要为其他建筑、铁路和公路以及海港等,而工业用地少,结合文字信息“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因此可判断出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海洋运输和贸易。

 

第2小题:读图例和图中横坐标可知,在距离大型商贸中心9 k以外,均有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区,因此,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k。

 

第3小题:可用排除法进行判断,读图可知,在距离城市41 k以外没有工业用地,因此可排除A项;根据试题的文字信息,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因此可排除B项;读图可知,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土地开发比例有增加和有降低的情况,因此可排除C项,综合以上判断,正确答案为D。

 

例3.2010年四川卷39.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职能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4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答案】39.(1)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和旅游,其实也就是在考查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要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应该结合其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读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4,并结合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综合进行分析可知:1.临安位于太湖平原地区(可进一步推断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2.位于京杭运河南端(可进一步推断出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3.北部有长江(可进一步推断出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有了以上分析,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例4.2010年江苏卷、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l9a到19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       。(4分)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2分)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AB、AC、AD)方向最快。(2分)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2分)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2)交通运输。(3)AC。(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能力。

 

第1小题:读三幅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结合图例,提取关键信息可知,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而城镇数量在不断减少。

 

第2小题:结合图例,并读图中的铁路和公路等信息可知,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

 

第3小题:读图可知,AC方向有铁路、公路和河流分布,与AB、AD方向对比,其交通最便利,因此,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AC方向最快。

 

第4小题:由于区域城镇发展而造成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必然会占用耕地,因此容易得出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习题训练

 

读某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曲线图,回答1-3题。

 

1.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最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2.关于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所形成的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B.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较小   

C.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D.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3.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曲线是      ,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曲线是    。

 

(2)图中反映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有哪些?

 

5.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伦敦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

 

(2)指出伦敦用地规模的发展趋势和城市的发展趋势。

 

(3)针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6.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7.图15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A。2.D。3.B。4.(1)①;②。(2)发达国家特征“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缓慢发展”。2.发展中国家特征“起步晚,目前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

 

5.(1)呈现逐渐放慢的趋势.(2)由伦敦市中心区向外扩大的趋势;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的发展趋势。(3)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分散污染源等。6.临海(地处沿海);邻近港澳台;优惠的政策,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外投资,引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7.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湖北省荆门市2015届高三元月调考地理试题(扫描版)
下一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城市与城市化复习专题》设计】相关文章
【《城市与城市化复习专题》设计】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