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1-14 09:39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有点难度的自然科学,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接受、消化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些,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是不易做到的,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新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因此,我们每一个执教者都要高度重视高中数学中的实验教学。
一、开拓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好奇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高中数学选修1—2中的《统计案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学校如何合理、成功的发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调查同学,采访老师,然后通过调研表的形式征集学生关于开设第二课堂的意愿,这样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取得了一些关键的数据,如开设一些什么样的课程,用怎样的形式开设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自主意识的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二、开拓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观察生活,参与操作,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自主性、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开拓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教学选修1—1的《圆锥曲线与方程》时,让学生准备一个画椭圆的教具,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条加绳子做的,有的是用筷子加绳子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实用,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画图,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四、开拓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球》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球的模型,通过观察、演示、计算,得出地理中的经度和纬度分别是我们数学中的二面角和线面角,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解决了学科内的问题,又与其他学科加强了联系,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