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1-14 09:17
初中,对于孩子来说是过渡期的一年,对于父母来说同样也是,原本非常听话的孩子会变的越来越叛逆,而且心思也很脆弱敏感,很多事情都藏在心里不愿意向家长倾诉,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很多困扰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初中是危险逆反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人们习惯认为,当孩子进入初中就是步入了传说中的“危险期”、“叛逆期”,然而,在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看来,“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实际上初中阶段首先是一个人的最佳塑造期”。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冉乃彦认为,对孩子来说初中就是这样的关键期,家长要“抓好”孩子的这段少年期。
为了说明少年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性,冉乃彦举了几例:宋庆龄在13岁时“不怕掉脑袋”也立志要跟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桥梁专家茅以升14岁时看到桥梁垮塌压死人后立志要修建最牢固的桥;14岁的爱因斯坦和两个同伴谈论世界新闻、科学成就,后来他们三个全部成为了科学家。
“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明确定人生的方向了,所以在座的家长,要注意引领自己的孩子。”接下来,冉乃彦提醒家长仔细思考以下几点。:首先,初中阶段是孩子的少年期,是他们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会独立,而且比较逆反,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常来源于此。;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由此,这也造成了初中时期是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初中三年,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好,让孩子顺利发展。”冉乃彦说。
真正的教育要激发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您老是教训孩子,效果不一定好,而应该激发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反省自己,这样才能进步。”冉乃彦说,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决定性因素还看这个人能否学会自我教育,“当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后,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他指出,目前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四个“过多”问题:满足过多、照顾过多、保护过多、禁止过多。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孩子的能力不足。冉乃彦经常通过微博、博客、QQ等同家长进行交流,最后他和家长们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重要结论:“孩子的情况就是家长的反应问题,我们家长要变了,孩子就能变。”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冉乃彦引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告诫家长,“我们都是外因,成长还要靠孩子自己”。
冉乃彦曾经参与某小学的教学实验,体育课上,让孩子轮流相互照顾,“端水、扇风,有求必应”。结果是,有家长打电话给班主任反应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特别有孝心,做了好多家务事”。冉乃彦认为,这就是一个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典型,体会到照顾别人辛苦的孩子终于理解了在家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才有了这样的转变。
“当孩子想自己变得更好,更健全,这就是自我教育。”冉乃彦说。
教育后进生不妨“哪壶开窍了提哪壶”
众所周知,在校园内有一个群体叫做“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学习不好、不遵守纪律、行为习惯又差的学生。对待后进生,许多家长常常缺乏耐心,甚至“破罐破摔”、被动放弃。
“如果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他孩子就真的完了。”在冉乃彦看来,“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恶语相加是不可取的,而要去发自内心地去鼓励他们,因为只要教育适当“后进生不会永远是后进生”。有句俗语讲,“哪壶不开提哪壶”,家长再教育孩子方面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学着用优点去改缺点,“哪壶开了提哪壶”。
冉乃彦举例说,曾经有个初中后进生,爱写文章,把自己写的一篇一万字的文章拿给老师看,起初被奚落了一番,后来换了老师,得到了鼓励。后来,而他也从此发愤图强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家长要做显微镜、号角、镜子、灯塔,引领孩子的人生成长。”冉乃彦说,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一定规律,多数是在初二的下学期才“开窍”。说到这里,他特别提醒初一家长:“所以您还得至少熬一年多,有些孩子不是立刻就开窍的,而一旦开窍两三天就能变一个人”
小时“抓小不抓大”长大“抓大不抓小”
不久前,冉乃彦曾随中国代表团造访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母校(小学),注他留意到这所学校门口的有这样一段标语是:“爱自己的父母”。在他看来,小学生年龄还小,口号式标语并不适用。
由此,他谈到某个家长的话带给自己的启发: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要从细小处培养他们的习惯;当孩子长大了,就要从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方面去引导,“有的家长到了高三孩子抓刷牙洗脚这样的生活琐碎,这显然不行”。
谈起习惯,冉乃彦提醒家长们首先要弄清概念,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该起床就起床,不费劲,该刷牙就刷牙,很自然”。虽然培养习惯尤其重要,但是要注意引导孩子自己养成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学习上,许多孩子不得要领常常事倍功半,比如,老师上课讲到重点的时候经常习惯性的重复,而这时他们却在走神。这个影响效率的毛病应该如何纠正?冉乃彦建议家长回家告诉孩子,采取一些警示性的标语贴在桌面上,“人都有惰性,没有自我监督想改变坏习惯很难”。
生活中还有种普遍现象:当孩子回到家,许多父母习惯于密切监督着他们进行学习,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对此,冉乃彦建议,不妨采取互动游戏的方式,比如文字游戏“一个口加两笔组成什么字?”他冉乃彦说自己曾在某初一班级找到41个字,“你们家长回家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如果能找到42个就打破记录了”。
【现场互动】
Q:当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怎么办?
A:首先,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粗暴对待,而要试着理解并引导孩子。初中生还不懂什么是爱情,多停留在模仿甚至胡闹的层面。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有异性在内的集体活动,因为只有从小进行正当的爱情教育,孩子长大后才能正常谈恋爱,组建家庭。
Q:为什么孩子上初中以后不爱搭理父母了?
A:原来孩子最相信父母,上了初中他们发生了转移,重点联系对象成了同学。这个时期,父母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地教训孩子,要注意与孩子平等相处,甚至有些问题可以请教孩子。根据我的调查,等孩子到了高一、高二明白事理后,又会回到父母身边。
Q: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A:其实,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学习动机是分层的,兴趣是表面,深层动机源自成就感。作为家长,要一点一滴慢慢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小处着眼多鼓励孩子,先让他们尝到甜头,慢慢进步,情况就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