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1-14 09:15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后进生不听课的比例逐年增加,特别在八年级出现几何证明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或尽可能减少分化。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得到了以下几点看法:
?、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小学数学学习没兴趣的,初中的数学学习就破罐子破摔,还有更换教师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比较大,教师在学校辅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减少很多,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的独立性大大增强。在中小学知识的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八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得快一些,有的发展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运用课件创设情景,加强情感体验,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运用情感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精心设问,触发矛盾,激发求知欲望;总之,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
2.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现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构建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3.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等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少走弯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它是学生攀登学习高峰、学有所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恢复自己能学好的信心。多鼓励学生,特别是信心不足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就给予及时鼓励.
论文中心,作者: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