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1-13 10:57
【归纳总结法】
在学习完所有的知识点后,就开始进入复习做题阶段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明白了,但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一种很常规的思路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去,此时归纳总结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物理中有关动量和能量的题目,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痛,而在高考中这一类题目也通常以压轴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值很高,我们可以使用归纳总结法来理清解题的常规思路。
首先是物理情景的分析,这一时刻到下一时刻发生了什么?或者在每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又发生了什么?碰撞发生的瞬间是能量守恒还是动量守恒?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思路就会逐渐清晰。其次,将每一个过程所对应的物理规律以及公式写在旁边,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发现动量过程和能量过程。最后,将所有的内容都串起来,形成一种常规的思路,等到再遇见这一类题时,你就可以很方便地上手。
【生物常识积累法】
对于高二或将上高二的学生,学有余力者应该回头看看初中的生物书,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是默认大家初中学过生物的,但初中时可能很多同学学得不是很认真,而高中生物的教材和一些题目都默认大家还记得初中的生物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掌握各种“常识”的人(对于讲不出道理的生物题的简单解释常常是“这是常识!”),做生物题时容易有优越感,而且不管题目怎样出,成绩通常都会稳定在不错的水平。而对于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并不常见的“常识”常常在题目中出现,如果有比较好的习题积累,到高三后期生物常识的掌握基本上也没问题了,但这需要你平时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积累,甚至反复记忆。其中许多是生物的基础知识,打基础就要不惜像学“文科”一样老老实实地背。当然在背诵积累的时候也要掌握技巧。
【物理多解发散法】
具体来讲便是精选一些习题(勿偏、勿过难、勿过易),不求数量,在仔细审题后尽可能地发散思维,联想该题涉及的每个物理情景,将所学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融会贯通,从各种可能性中去寻找解题的“钥匙”,变被动解题为主动思考,培养“多变思维”。施行此法时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功近利。也许该题你并不能找到多解,但是这一思维过程绝对让你受益匪浅,表面上做题速度变慢,事实上你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对于高考物理卷中的选择题部分(已由单选变为多选),多解发散法更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以今年高考理综物理卷倒数第二道解答题为例。对于题中涉及的始末能量关系处理,大多数人都是机械地套用机械能守恒定理,其实如果用两个过程能量之差恒定做解,简单明了,不仅不易出错,而且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化学图表图例法】
刚上高中时,我的化学基础虽然比较好,但总感觉化学的知识点很庞杂,散乱地分布在课本中,各部分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复习起来很困难,只能一遍遍地看教材,效果还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慢慢发现,其实所有的知识点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联系,如果找出这些联系就有可能减轻我的复习负担。
后来,我开始尝试将这些联系写出来、画出来,于是就形成了一张类似蜘蛛网的图表,我称这种方法为“图表图例法”。这张图表里可以包含很多分表,可以是某一个章节,也可以是一本书。表可大可小,内容可多可少,只要将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标识清楚即可。以有机化学表为例,它可由烷烃和芳香烃两个枝干展开。与烷烃相连的是卤代烷和烯烃,与烯烃相连的是炔烃和醇,醇再连接醛,醛再连接酸,而酸和醇连在一起又构成了脂。每一条线代表了一类反应,而在线与线之间,我会注明反应的条件和所需的催化剂。这些线便把有机化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了。当然,这张表只是一个例子,并不完善。要是大家有精力的话,还可以串联更多的内容,比方说把和苯有关的一些物质,如苯甲酸、苯甲醇等都放进来,直到将整个有机化学的知识点都囊括进来。有了这样一张表在复习时就会很方便,很有条理性。
另有少部分无法归纳的知识点,特殊记忆一下即可。这样一来,进入高考复习阶段时,对于化学,我只需要看两张表就可以了:一张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的无机化学表,另一张则是前面讲到的有机化学表。这和看教材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而且还能以点带面,减轻复习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对于化学的学习我推荐“图表图例法”。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