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预习提示

逍遥学能  2015-10-26 21:16

  陶渊明《归去来辞》写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这时他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却决定弃官隐居。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他在“序”里说:“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萧统《陶渊明传》则曰:“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但一般认为,陶渊明决绝官场,退隐归耕,不会如此简单。陶渊明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少有大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因此他抱着“大济苍生”的理想,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曾经几次出仕。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的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只能归隐。清陶澍《陶靖节集》谓陶渊明之归隐,“初假督邮为名,至属文,又迁其说于妹丧以自晦耳。其实悯晋祚之将?,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之节也。”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归隐是理想在现实中的碰壁,是无法“远翥高飞”的无奈。

 

本文共有“序”和“辞”两部分,故以“归去来兮辞并序”为名,“辞”是文体的名称,属辞赋一类;“序”写於“辞”的前面,交代写作原由,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关于“归去来兮”,一般的解释是,“归去”是辞官归隐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但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就彭泽言谓之归去,就南村言谓之归来。篇中从思归以至到家步步?明,故合言之曰‘归去来’。”毛庆蕃也持此说:“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逯钦立《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来、兮并叹词,以示兴奋喜悦。”而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来”与“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将”同义,为“将而尤未之辞”。这些看法可供参考。本书采用一般的说法。

 

学习这篇课文,建议采用如下方法:

 

(1)熟悉背景。不仅包括作者生平,还要了解东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儒家、佛家和道家对陶渊明的影响。只有了解上述背景,才可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

 

(2)捕捉线索。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叙事线索,一是抒情线索,前者大体按空间转换叙述,后者按作者的心理历程叙述。阅读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两条线索,特别是抒情的线索,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3)把握体裁。这是一篇辞赋,既继承了楚辞的风格,又有六朝骈赋的特征,把握这一特点,有助于体会其内在的音韵美和诗意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成分赘余
下一篇:文言实词105例(记忆版)17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归去来兮辞并序》预习提示】相关文章
【《归去来兮辞并序》预习提示】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