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09-18 15:55
其中一种情况是,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不足,缺乏信心,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结果又往往导致“高分低就”。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如一位普通中学的理科考生,仅凭一次摸底成绩考了570分,就贸然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后果不用说了。又如广西桂林地区,某届一毕业生,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当年报考理工类,由于在“非名牌大学不去”的思想指导下,填报志愿时只填写了清华、北大、复旦三所社会声誉较高的重点大学,其余各批录取院校均未填报。结果高考成绩刚刚达到第一批重点院校投档最低的控制线,因低于所报院校的录取线而落选。造成志愿填报过高的还有其他原因,但最常见的还是由于主观估测不准造成的。
(二)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选报过专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整张志愿表中只填一个专业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的,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三)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一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因此,高分考生要报考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也要讲究选择技巧。首先,在选报志愿时,视野要宽;二是选择目标要准,瞄准靶心,尽量争取第一志愿被录取。
(四)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数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中专业一定好些,发展前景绝对强些。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招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