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09-06 16:33
【读者按】文言文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分值一般都在18-25分之间。如何在考场上快速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并能拿到较高的分数呢?掌握一些实用、快速而又简便的方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总观总览,上下贯通
读文章最忌断章取义,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把握,联系上下句,才能读懂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就
容易失之偏颇或根本不知所云。如“与转一资”(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文言文句子,下同,原文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单看这一句,你是理解不了它
的意思的,如果联系前后文意,把这句话置于全文中来推敲,就能准确把握它的意思了。其前文是说,将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应格外赏赐,每耕田一顷应该赏
赐。所以这句就是“赏赐一袋物资”的意思。由此可看出阅读时前后左右,上下贯通,整体联结,其文意就可推敲出来。
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解答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表、书信等体裁)的文言文阅读题。
二、先读问题,从问题及选项中得到启发
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情况,文言文阅读的第4道题都是分析概括文意的,其题干下设的选项大都正确,能为考生阅读原
文提供有效信息。因此考生应在答题前先通读选项。
三、善于理清人物关系
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提到其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的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试想一下,假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还怎么去理解文意呢?理解不出文意,就更谈不上准确答题了。
如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文言文,虽然主要写廖刚,但文中也提到了廖刚的儿子廖迟、盗贼、章?、蔡卞、秦桧、老宰相、王次翁、钦宗、徽宗等人物。
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与廖刚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和廖刚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等,读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样答题时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对于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等错误才能辨别出来,准确选择;否则,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头绪。
四、掌握一些特定文言实词的惯用义
理解文言文要掌握大量的实词,但要着重掌握文言实词的常用义,因为这些文言实词的常用义使用频繁,能够显示前后转换勾连等,这些往往也是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关键切入点。如官员官职的调动升降、时间长短、与帝王活动相关的字词等都应注意。
官员官职的调动升降方面,如“除”字,这个字使用非常频繁,这个字置于官职的前后,就一定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认为是“撤职”。此外,如“擢”(提拔)“迁”(调任)“知”(任、做)“谪”(贬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关官员)“掾”(官吏)“致仕”(辞官)“乞骸骨”(请求不做官,回家养老)等,这些词义亦是常用的,考生应掌握。
时间长短方面,如“寻”字,是“不久或刚刚”的意思,这个字使用频率也比较高,一定要掌握。此外,还有“须臾”(一会儿)“旋”(很快)“倾”(一会儿)等。
与帝王活动相关的字词,如“诏”字,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诏书、文告等,读文言文,见此字就要明白此意。此外,还有“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辟”(君主或征召)“策”(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觐”(朝见帝王)“冕”(帝王的礼帽)“禅”(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玺”(皇帝的印)“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幸”(皇帝驾临)等,一读到这些词,心中就要清楚其大概意思。
考生对以上常用实词的常用义要有足够的认识,在阅读文言文时应特别注意。
五、懂得若干必要的古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