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08-01 19:05
【—语文之答卷分析(二)】,以下分析了翻译题和默写题的试卷。
初三:11题,翻译情况较好。但关键词的理解不够。如“大戚”译成“大汉、大儿子、亲戚、十分生气、大声哭泣、大怒”等;“汪然出涕”的“涕”,答为“鼻涕”。 12题,名著阅读。考查对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的了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 13题,综合探究。此题紧扣教材综合性学习中神话探究命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优秀答案有:①勇于与自然对抗,敢于为人民谋利,心系天下,受到上天折磨但坚持不懈。②都塑造了一个个英雄人物,他们不畏强权,坚持不懈,与自然抗争,舍己为人等。但答题准确性仍然不是太高。 14题,诗词鉴赏。多数学生都能正确把握诗人的感情,但却不能很好抓住重点字、词、句进行理解。
四大题:默写填空。共计8分,均为背诵篇目。
出现的问题:(1)字迹潦草,无法辨认。(2)涂改太多。(3)死记硬背,错字太多,(4)理解不准确,(5)现代文落实较差。
初一:如将“天涯”的“涯”写成“崖”,“杨花”的“杨”写成“扬”,“水村”的“村”写成“春”,“西窗烛”的“烛”写成“竹”等等。“花枝招展”的“展”在里面多写一撇。“罔”写成“门”字旁,“潇湘”的“潇”、“落尽”的“落”是左右结构却写成上下结构。“尽”、“规”、“郭”、“旗”也有写错的。
初二:如:将“浊”写成“烛”或“斟”或“酌”,“归无计”中的“计”写成“记”,“汗青”写成“汉清”,“横看成岭”的“岭”写成“林”。如近35%的人将《渔家傲》填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差交织,黑白分明”背不着,且易将“织”写成“错”。
初三: 如将“春潮带雨晚来急”写成“春草大雨晚来急”,“归燕入胡天”写成“入胡边”,“蜡炬成灰泪始干”写成“泪死干”等。“征蓬出汉塞”写成了“归雁洛阳边”。“归雁入胡天”中“雁”写成“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奈”写成“耐”。“敲”字写错。“婵娟”的“婵”写成“蝉”。“急”写成“及”。“齐”写成“其”,“省”写成“醒”,“贤”字写成“见”字底。“蜡”写成“火”字旁,或“炬”写成“虫”字旁。“生”写成“身”等等。
五大题:现代文阅读。共计12分,平均得分不到8分,满分约占3%,7%的学生在五分以下,还有不少0分。
初一:阅读(一)15题,不结合语境和全文理解“犟”的含义。 16题,仅找出例子,却不说明理由;或找的根本就不是本段的例子。 17题,很多只答到“认定目标,坚持就是胜利”,却未答到“要克服困难,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点。 阅读(二)18题,只能答出句子在内容的作用,未答出在结构上的作用;表述时关键词写错别字。如“痴迷”的“痴”写成“吃”,“铺垫”的“铺”写成“辅”。 19、20题,不审题,两个问只答一问,或问此答彼。 21题,只答出事件,不答出作者的感情。
初二:阅读(一):15题,“为选段加标题”考查学生:什么是标题?如何拟标题?以及对文本的解读、对文本信息的概括能力。丢分原因有:A.审题不准确。题干明确要求用四字词语拟标题,而一些学生写成了五个字。B.理解不准确,标题与文段没有内在联系。不能反映文段的最基本的情节。如拟成“中举之前、范进中举、中举之后”,“屠户的儿子、神奇老爷、今非昔比”等等。 16题,着重对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及作用的考查。A.基本术语不清。将“动作描写”答为“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B.问题回答不全,两问只答一问。 17、18题,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人物,选文围绕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变化,采用对比手法完成了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学生没有扣住文段的内容、文章主旨、写作的背景来答题,答题简单随意。同时不少学生没有举例,造成丢分。或在举例的过程中所举的例子没有构成一对关系。如只举出“像你这尖嘴猴腮”这样一例,而没有举出后面“品貌又好”、“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阅读(二)说明文:总分8分,平均得分6.5分左右,得分较好。成功之处有:A.对说明文体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答题方向明确,语言简练。B.寻找信息能力强。C.生活积累丰富,对开放性问题回答较好。不足在于:阅读文段不仔细。 如,20题,有部分同学直接抄取了“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与肺癌死亡的关系是”后面长串数字比较句,而没有答到“可见……越高”这句概括的话。B、语言表述差。 21题,“你的对策及建议”,有同学直接简单答出“以步代车”、“多造绿色车辆”。C、建议对策不切实际。如“禁止开汽车”等。
总结:从以上分析试卷结果看不是很理想,默写题同学们都没掌握好,还能失分,这样的错误不应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