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07-04 14:05
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唐诗的任侠精神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文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毋庸置疑的。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居易字乐天,太原下。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1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1)这首诗第三联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意境?(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的处士卢岵是怎样一个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诗意古镇梅花城苏 静闽江口南岸福州边上有一个很诗意的古镇,她的名字像花儿一样芳香,那就是素有“闽江南喉”之称的梅花镇。那天,天有点阴,我独自一人去了一趟长乐梅花镇,只为一睹梅花城的古韵。一下车,渔村的苍穹下,灰蒙蒙的一片,犹如燃起了战火烽烟,使古城更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阴霾中的古城,像个灰色的精灵,神秘且静谧。抬头望去,倚山面海的梅花古城略显老态,似乎不胜风力,摇摇欲坠,却依然矗立了四百多年。穿过古老的城门,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在这里,每走一步,皆有可能惊醒一段尘封的历史;在这里,每驻足一次,每一处古迹都将向你展现一段久远的故事。大路转弯处,是一座古庙——林位宫,它是为了纪念四百多年前草鞋退倭寇的林位而建造的。林位何许人也?翻查有关史料得知,原来他是明嘉靖年间镇守梅花城的邑侯。时逢倭寇大兵压境,危急关头,林位棋走险着,乔装打扮成小贩,潜至城外叫卖三四十厘米长的草鞋。此举被倭寇头目引以为奇,询问之下,林位谎称,梅花城内军民身高体壮,这种草鞋就是特为其所制,并趁此机会故作泄露实则夸大了城内军事部署情况。倭寇头目听信其言,急令退兵,梅花城遂化险为夷。后来,林位积劳成疾,病逝于梅花城,梅花城人为之建庙立碑,铭记他的功德。梅花古城地势虽高,却不陡。当然古城的小巷也很多,如一道道的河流纵横交错,环环相扣。一条青石板铺砌的干道穿越其中,成为古城的老街。街面上,老样新式的房屋交替出现。老厝,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犹现当年古城风采;新居,鳞次栉比,水泥阳台,凸显现代新城特色。古老与现代一起在岁月的屋檐上重叠,厚重与奔放相互媲美……梅花城全部用条石垒筑,城门呈拱形。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古城显得有点苍老,但骨骼依旧坚实。只有那一座依附在城墙边的吊脚楼,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诉说着梅花城的建城往事:那是公元137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奉命建造城池,他委派福州右卫指挥李荣进行督建。城建于沙冈,三面临海,延袤三里。城周长2 160米,高6米,东、西、南三向辟门,东门至海,西则水门,南门面山,潮涨时,舟船可直达城下,城内则梯岩架军寮,连墙接屋,错综复杂,皆兵民之居,最为雄峙。时至今日,梅花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偏僻的江南渔村了,如今的她,已是一个繁荣富庶的小镇。鳝鱼滩上的自然湿地,将会告诉你,这里地处闽江口,芳草萋萋,是鸟的天堂……漫步于梅花城的石板古街,你可以享受“左手买烟,右手买火(柴)”密集型“店家一条街”的惬意。有时,小巷里会冷不丁地闯出一个清纯的渔村美女来,古老与时尚的反差拂面而来,如一幅江南写意画次第展开,让我顿生时空倒错之感。那么,梅花城有梅吗?我想肯定是有的。只是,那天我踏遍梅花城的每一个角落,竟然没有寻到一处梅花的树影,或许是我错过了梅花绽放的时节?又或许是我没有用心地找寻?然而,我分明感觉到梅花城深处的一阵阵芳香正悄无声息地向我袭来。梅,隐藏在梅花镇的骨骼里,蕴藏在每个寻梅者的心里。16.文章开始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梅花镇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在这里,每走一步,皆有可能惊醒一段尘封的历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老与现代一起在岁月的屋檐上重叠,厚重与奔放相互媲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